省水利廳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實現節水增效雙贏
近年來,省水利廳抓住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牛鼻子”,大力推廣適用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模式,建立有利於促進水資源節約和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水價形成機制,大幅提升農業用水效益,加快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
10月底,彌勒市朋普鎮朋普社區5組種植大戶陳志榮就將120畝地種上了洋蔥。他説:“行情好的時候,一畝地産值可達2萬多元。洋蔥收穫後,還能接茬種玉米,效益可觀。”
朋普鎮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宜種植洋蔥,隨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不斷推進,經驗豐富的洋蔥種植戶們通過科學用水、精耕細作,增加效益。朋普鎮鎮長木善其介紹,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以來,彌瀘灌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用水習慣從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用水量明顯減少,節水意識明顯提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讓種植業向現代化邁進,科學用水用肥后土壤板結情況得到改善,土地畝産值顯著提升。
用水量減少,農業效益卻顯著提高,項目區農戶成為受益人。“和陳志榮一樣,以前受制於用水難,許多農戶只能種植甘蔗、玉米等農作物,畝産值只有幾百元。如今,很多村民把土地流轉給公司,一畝地流轉費用2300元,同時到公司打工,月工資有3500元左右,真正實現企業和農戶的共贏。”彌勒市亞明果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小偉説。
灌區建設是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的重要支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是拓寬灌區建設運維資金籌措渠道、促進農業節水的關鍵抓手。這在雲南省各大灌區已成為共識。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得以順利推行,節水增效成為農民觀念轉變的關鍵。
在各灌區採訪時,不少農戶都説,以前聽到種地要交水費,覺得是在開玩笑。現在看到水價改革後的田地里長出的蔬菜、水果就是好,還能賣好價錢,才開始接受新政策。
“在賓川縣潤民灌溉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水沒通以前,葡萄田的灌溉、施肥都是傳統的人工方式,種植成本較高。水通了以後,葡萄田灌溉供水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實現了全封閉式管道供水。種葡萄方便了,成本降低了,用水也有保障。”賓川縣雞足山鎮大壩子村委會昇華村村民楊樹春説。
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突破口,突出引好水、管好水、用好水3個環節,改善了農田灌溉條件,昔日靠天降雨澆灌的賓川“雷響地”變為一片綠洲。賓川縣潤民灌溉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出的專業化農業灌溉服務成為樣本,專業化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灌溉服務質量和用水效率明顯提升,以葡萄、柑橘為主的高原特色産業規模、效益日益彰顯。
近年來,雲南省根據各灌區特點,逐一制定試點方案,科學設計現代化灌區建設目標、措施、路徑,確保建一處成一處。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大膽探索、積極創新、主動作為,在陸良縣恨虎壩灌區、中壩村和澄江市高西片區3個試點項目農田水利改革成功“破冰”的基礎上,深入實施初始水權分配、合理的水價形成、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群眾全程參與、工程管理養護6項機制,在全省範圍內全面複製推廣,取得顯著成效。今年5月6日,全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現場會在元謀召開,將雲南改革經驗作為“教科書”向全國推廣。元謀縣、賓川縣和蜻蛉河、彌瀘大型灌區入列全國首批21個深化農業水價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縣、試點灌區。(記者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