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徒步熱潮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徒步愛好者走出城市,尋找與自然親近的機會。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新司土村委會的巴飄村,依託距離景洪城區較近的優勢,利用村集體林地發展徒步旅游,並把基諾族的生産生活文化融入徒步路線中,使徒步線路越走越“火熱”。
巴飄村村景(資料圖)。 景洪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在巴飄村,一條條乾淨整潔的硬化路穿村而過,一棟棟房屋掩映在綠意之中,美食、裝飾、壁畫、民居等關於基諾族的文化元素無處不在。憑藉獨特的民族文化優勢,巴飄村走起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通過挖掘基諾族的民間故事、手工工藝等,把産品變商品、民居變民宿、村寨變景點。
2017年,巴飄村村民陶建雄開始接觸旅游行業,並開展鄉村游。2022年3月,陶建雄成立公司,專注基諾山雨林徒步線路的開發和運營。公司從最初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發展到80多人的專業團隊,從業人員也完成了從單純的嚮導到游學導師、再進階為研學導師的轉變。公司的徒步線路脫胎於鄉村人文風情特色旅游,逐漸具備了更多的文化傳承特質。
陶建雄團隊在經過系統培訓後,把自己從小在山裏看見、玩過、學到的東西融入徒步線路中。“高空鞦韆、石頭彩繪、絞殺榕樹降、動植物科普、基諾民俗故事、射箭、基諾風味野餐等項目,能讓游客在研學中感受原汁原味的基諾族風情和原生態的雨林風光。”陶建雄説。
陶建雄帶領游客進行溯溪挑戰(資料圖)。 景洪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如今的巴飄村裏,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是這個徒步游團隊的一員,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4000元左右,村內也開辦起了多家農家樂、民宿和小賣部,村集體收入每月可增加2至3萬元。巴飄村依託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和民族文化優勢,探索出了一條橡膠、茶葉、水果等第一産業和民宿餐飲、徒步旅游等第三産業同步發展的致富路。這一成功經驗也逐步被複製到基諾山基諾族鄉其他村寨。
截至目前,基諾山基諾族鄉共制定開發了22條雨林徒步線路。節假日期間,每條線路日均接待游客50人左右,接待人數最多時超100人。
當地基諾族群眾帶領游客開展雨林徒步游,右二為陶建雄(資料圖)。景洪市融媒體中心 供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基諾山的綠色資源,正逐步成為基諾族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寶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