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0月28日電(記者楊靜、胡超)秋意濃,正豐收。近日,在雲南省安寧市現代農業園區玫瑰種植示範園,一株株玫瑰正美麗綻放。這些玫瑰的植株大小、花型、顏色與普通玫瑰有所不同。雲南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技術員田連通介紹,它們是由曾搭乘神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的種子培育而成,因此也被稱為“來自星星的玫瑰”。
雲南省安寧市現代農業園區玫瑰種植示範園一景(無人機照片,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SM-JK01”玫瑰花的植株還比較矮小,但花枝上白色小花已經盛開,形成較為緊密的花團。“這是地被、微型庭院用花的一次育種嘗試。”田連通説,當前我國鮮花育種以切花為主,庭院用花選育的品種較少。為彌補短板,他們瞄準地被、微型的庭院用花,開展品種選育。從第一季開花結果來看,其花頭數量有所增加,花型也變得更小了。
雲南省安寧市現代農業園區玫瑰種植示範園裏的地被、微型玫瑰花“SM-JK01”(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據介紹,過去矮化玫瑰花主要通過噴施藥劑控制其生長,如果藥劑劑量掌控不好,容易出現畸形花。而實施航天誘變育種,種子在太空環境影響下基因排列或基因結構發生突變,實現自然矮化。
雲南省安寧市現代農業園區玫瑰種植示範園裏的深桃紅、國風係玫瑰花“SM-JK10-3”(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這是一款桃紅色的玫瑰花,整體符合國風審美。”田連通扶着“SM-JK10-3”長出的鮮花,將花瓣數量、花枝長度等情況記錄在觀察表上。他介紹,這款花的母本是白色多頭玫瑰花,父本呈深紅色,在經過誘變後,其花色已變成深桃紅色系。
雲南省安寧市現代農業園區玫瑰種植示範園裏多頭、奇特的玫瑰花“SM-JK10-6”(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SM-JK10-6’最大的特點就是奇特。”站在這株玫瑰花前,田連通激動地介紹,這是一款有商品潛力的材料,符合當前鮮花消費“新奇特”的特徵。在花型方面,其母本為杯狀平芯,父本為高芯翹腳,現在的花型表現為不規則。
‘SM-JK10-6’表現穩定後可豐富會議場景的用花。”田連通説,當前會議場景的玫瑰用花以傳統單頭為主,這一款則是多頭小花,可以搭配其他花材,讓會議現場的鮮花搭配更加豐富。
雲南省安寧市現代農業園區玫瑰種植示範園裏的純正紅色多頭玫瑰花“SM-JK10-7”(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SM-JK10-7”是一款偏“奧斯汀”色系的多頭玫瑰花。“單枝的‘奧斯汀’很常見,但多頭‘奧斯汀’色系的卻不多。”田連通説,目前儘管植株較常規的矮小,但整枝花看起來依然非常熱烈。下一步,他們將在枝條長勢正常後,進行豐枝性測試,即觀察其枝頭上花朵數量,如果數量達到一定標準,那就具有商品性潛力。
航天育種是培育花卉新品種的重要技術,該育種方式可擴大花卉變異係譜,增加新品種的可能性。去年8月,遨游太空的鮮花種子來到雲南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開始品種“闖關”。
“不是每粒種子都能成為新品種。”公司副總經理黃嵐介紹,技術人員在對種子進行消毒、冷藏等處理後,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種子開花,“這只是第一步‘闖關’。”
雲南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裏已經發芽的太空種子(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現代溫室大棚裏,技術人員可調控溫濕度、營養供給等條件為鮮花提供舒適生長環境,但它們依然要經歷嚴苛考驗,才能進入下個環節。“夏季要經歷高溫、病害考驗,冬季要經歷抗寒性的檢驗。”田連通説,一組新的鮮花材料需經歷3年以上的檢驗,如果表現穩定,才能進入擴繁試種階段。
“如果表現不佳,就會被淘汰。”田連通説,一些鮮花的選育工作甚至在10多年前就開始了。因此,一支鮮花能走向市場並不容易。
據了解,雲南野生花卉和觀賞植物超過5000種,近年來,當地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企業等合力開展鮮花品種選育,截至2022年底,雲南獲得國家授權及在省內登記註冊的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種950余個,引進推廣新品種10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