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0/08 18:08:50
來源:武定縣發展和改革局

楚雄州武定縣:構建三項機制 建設綠美發窩

字體:

  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發窩鄉以國家級生態鄉鎮為基礎,把綠美鄉鎮建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構建“黨建引領、全域推動、常態長效”綠美鄉鎮建設三項機制,形成了“村在綠中、綠在村中、綠美共建”的綠美鄉鎮新“畫卷”,進一步提高農村人居環境和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

發窩鄉集鎮(資料圖)。武定縣發展和改革局 供圖

  堅持黨建引領 構建群眾主體和黨員示範的參與機制

  發窩鄉堅持“鄉級統籌、村級負責、小組落實、群眾主體、人人參與”的總體思路,制定相關行動方案,細化13項任務,做到綠美鄉村建設有方向、有標準、有目標。發窩鄉對創建的綠美村莊實行“1+1+1+1”責任包保,即1名班子成員、1名鄉幹部、1名村幹部、1名組幹部,實現“村村有領導,村村有幹部,村村有行動,村村見成效”。

  發窩鄉樹立“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導向,全面提升52個村黨支部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拓寬群眾參與“綠美建設”廣度,併發揮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把門前屋後邊角地、空閒地、閒置宅基地等綠化納入村規民約,以村規民約規範村民行為。

群眾義務植樹(資料圖)。武定縣發展和改革局 供圖

  發窩鄉在農村黨員中開展以“比綠美建設、看誰的效果好,比幫帶農戶情況、看誰的貢獻大,比宣傳教育、看誰的影響廣”為主要內容的“三比三看”活動,促進黨員帶頭創評美麗示範庭院。建立“黨員幹部+網格”宣傳模式,利用應急廣播、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多渠道開展宣傳,並進村入戶發放綠美鄉村建設倡議書。

  堅持全域推動 構建點線結合和拓線成面的推進機制

  近年來,發窩鄉堅持把制定村莊規劃作為“第一道工序”,整合鄉賢能人、老幹部、黨員骨幹、村組幹部、村民代表等資源,分別組建“土專家”規劃團隊,層層召開規劃座談會,村村召開戶長會,堅持因村因戶施策,尊重群眾意願,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形成了以村為景、以綠為魂、村村綠美的規劃思路。目前,全鄉規劃建設省級綠美村莊1個、州級綠美村莊3個、縣級綠美村莊96個。

  發窩鄉統籌推進綠美建設和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治理“三大革命”,建設生態宜居家園;對村莊河流、溝塘以及房前屋後、道路兩側排水溝等區域增綠補綠;教育引導群眾主動拆除私搭亂建、清理門前五堆、綠化美化庭院,以庭院的“小美”帶動鄉村的“大美”。

  發窩鄉突出村莊特色,結合資源稟賦,對村莊實施添綠、點亮、扮美工程,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鄉韻”;對鄉村公路沿線村莊進行組團式、片區化整治提升,串聯帶動3個村委會建設,整治提升沿線“山、水、林、田、路、房”,以點線面聯動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風景帶。

  堅持常態長效構建多元投入和多方聯動的管護機制

  發窩鄉採取“財政專列、項目整合、部門幫扶”的辦法,通過整合資金一批、企業捐贈一批、村集體經濟自購一批等多方籌措資金,通過資金採購一批、村組自育苗一批、幹部捐贈一批種植花苗樹苗,發動幹部職工、三員(黨員、護林員、保潔員)、群眾義務植樹,推動綠美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2023年以來,發窩鄉培育種植花苗24萬餘株,種植大樹楊梅1050株、香樟1400株、四照花50株,不斷豐富“綠”的內涵,做足“美”的文章。

發窩鄉永廠新村(資料圖)。武定縣發展和改革局供圖

  發窩鄉聚焦綠美建設與産業融合發展,調整優化林種樹種結構,加大森林資源培育,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林果種植,林果業年收入近千萬元;探索推進農旅融合,帶動60余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餘元。

  此外,發窩鄉構建了“戶為格、組為線、村為網、重點區域為點”的四位一體綠化苗木長效管護機制,將全鄉劃分124個網格,配備237名保潔員、285名生態護林員對村莊花帶、花&和各戶門前雜草、衞生等進行管理維護;建立三級評比機制,每季度組織村與村之間、組與組之間、戶與戶之間對環境衞生工作開展評比,在村內張貼人居環境“紅黑榜”,調動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的熱情,“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小景觀”深受群眾喜愛。(完)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