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全力加快通關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進“邊民互市+落地加工”,推動口岸經濟由“通道經濟”向“産業經濟”轉型。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0月5日,口岸進出口貨值達20.06億元,同比增長552.48%。其中,出口6.12億元,進口13.94億元。
口岸建設運營蹄疾步穩。該州加快推進天保口岸國際貨場、國際貨運通道等口岸重點項目建設,逐步完善口岸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提高口岸競爭力和承載力。目前,天保口岸國際貨場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5億元,國際貨運通道累計完成投資1.3億元。積極招引龍頭物流企業雲南能投物流集團入駐口岸運營國際貨場,為發展口岸物流、擴大貿易規模、做大口岸經濟注入新活力。
硬體、軟體“兩手抓”,着力提高通關效率。文山州口岸圍繞“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的工作目標,提高進出口企業對跨境貿易提效降費工作的滿意度,多舉措優化口岸通關環境,形成更有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更具便利的口岸營商環境。持續推廣運用“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等改革措施,以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報系統運用,縮短企業通關時間。目前,天保口岸報關企業“單一窗口”運用率達100%。産自雲南的蔬菜、鮮花、水果通過口岸走出國門,來自越南的鮮榴蓮、幹辣椒、杏仁、錫礦石和銅礦石等通過口岸走進中國市場。
“邊民互市+落地加工”實現新突破。州、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深化邊民互市貿易線上申報和流通改革,搭建“一站式”邊貿服務&&,形成聯檢部門業務串聯、數據聯動、工作協同的綜合監管體系,助力邊民互市規範化發展。積極引導邊民參與邊民互市貿易,推廣使用“邊互通APP”,實現互市貿易信息流、物流、資金流集成統一。目前,全州共成立13個邊民合作社,註冊邊民個體工商戶3300余戶,備案邊民1萬餘人,完成邊民互市貿易12.25億元,有效擴大邊民就業渠道,平均每月帶動邊民就近就地務工1200餘人(次)。在已培育3戶加工企業落地天保口岸的基礎上,新增備案落地加工企業10戶,開展進口水果、果乾等落地加工,提高互市商品附加值,形成以貿帶工、以工促貿的良性互動,促進口岸經濟由“通道經濟”向“産業經濟”轉型。(記者 張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