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9/24 09:19:21
來源:雲南日報

雲南省各地舉行活動慶祝豐收節

字體:

  雲南省各地舉行活動慶祝豐收節——

  雲嶺鋪錦繡 和美促振興

異龍湖畔收割忙 供圖

玉米金黃糧滿倉 供圖

萬壽菊開好風光 供圖

  9月23日,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期而至。雲嶺大地色彩斑斕,沃野田疇生機盎然,各族兒女一起慶祝來之不易的豐收。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聚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雲南省多地組織了特色活動,充分展現雲南省農業農村發展新成果、鄉村振興新成就和廣大農民群眾新風採,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

  稻谷飄香 豐收在望

  9月23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米甸鎮,“嘗新節”拉開了序幕。金沙江水係的楚場河畔,一丘丘稻谷逐漸成熟,自羌朗、黃草哨、楚場、插朗哨等村子在稻田的環抱中進入豐收的季節。“嘗新節”是當地傳統的農事民俗活動,在農歷八月舉行,寄托著“風調雨順 五谷豐登”的美好願望,延續至今,演變為人們相聚同樂、展示民族文化的節慶盛會。活動上,村民們身著節日盛裝,用稻草扎起長龍,披上棕葉編織的蓑衣,用扁擔挑著玉米瓜果,扛起生産用的農具,沿村裏的道路巡遊,走進稻田間對歌、採摘稻穗。在自羌朗波羅村文化廣場,秋千、射弩、陀螺、吹槍、扭扁擔、拔河等傳統競技活動相繼上演,來到村裏的遊客還可以品嘗到“自羌朗生態有機大米”做成的“嘗新宴”。

  廣南縣八寶鎮舉行的八寶米豐收活動以八寶稻田風光為主背景,融合了露營、稻田音樂會等當下流行元素與壯錦、壯家服飾等壯族元素,展現了“八寶米”“八寶貢”品牌“農業+文旅”的融合風貌。當地村民以稻田為舞臺,舉行了壯家沉浸式慶豐收表演,開展祭“谷神”等係列活動,在稻田上載歌載舞慶豐收。開場儀式後,在場嘉賓、遊客和寨老等共同參與新稻收割,體驗農事勞作,共同品嘗今年第一口八寶貢新米,軟糯香甜的新米讓人們讚不絕口。

  在綠春縣大興鎮阿迪村委會規洞村旱地水稻示范基地,300多畝旱地水稻迎來豐收,金色的稻田在山間鋪展開來。豐收節活動現場,來自全縣的幹部群眾歡聚一堂,開展割稻比賽。鐮刀過處,沉甸甸的稻穗被一把把收割。山間稻田中,此起彼伏的歌聲、吶喊加油聲將活動推向高潮。鄉親們忙碌著,金黃色的稻谷滿籮滿筐,清風拂過,稻香陣陣,人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第三屆香格裏拉“熱巴藝術節”暨2023年塔城豐收節在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舉行。在豐收節現場,精彩紛呈的民族歌舞表演及各式各樣的活動吸引了眾多群眾和遊客參與。大家在稻田裏抓鴨、摸魚,品嘗剛採收的大米,體驗制作餌塊、豆花、藏香,參加篝火晚會,感受塔城鎮獨特的民族文化風情。

  和美鄉村 宜居宜業

  9月23日,保山市2023年“慶豐收 擴消費 促振興”中國農民豐收節暨京東農特産購物節“保山小粒咖啡”係列活動在青華海現代農業科技産業園舉行。開幕式上,舉行了攝影大賽頒獎、創意集市巡展品鑒、捉稻花魚比賽、魚米豐收宴體驗等活動,吸引了不少遊客參加。

  雙龍營鎮核桃板栗隊、膩腳蕎鄉隊、八道哨鄉玫瑰花隊,錦屏鎮花生隊……丘北縣庫區移民“慶豐收 感黨恩”豐收節活動上,12個鄉鎮的隊伍身著壯、苗、彝、瑤、白等民族的特色服飾,帶著辣椒、板栗、牛幹巴、澳洲龍蝦等特色農産品依次亮相。來自曰者鎮爛泥寨的辣椒、官寨鄉山窩窩里長出的澳洲龍蝦、膩腳鄉香甜的蕎粑粑、雙龍營鎮的核桃板栗等農産品琳瑯滿目,各鄉鎮紛紛“曬”出看家農産品,同臺展示秀出特色。現場,12個鄉鎮的隊伍們獻上自己編排的《丘北辣》、弦子舞等民俗表演,展示廣大農民的新風採。

  金秋九月,美麗的怒江畔,瀘水市上江鎮稻谷飄香,魚肥果甜,農民群眾與各地遊客聚集在蠻英村農貿集市和田間地頭,通過文藝演出、農業産品展覽和抓魚、拔河、舂粑粑等“土味”十足的趣味活動,歡慶豐收,展示瀘水農業形象、鄉村美麗風景、農民美好生活。12支農民文藝隊登臺表演,近千人參加的抓魚比賽、非遺展演、傈僳族麻紡織傳統技藝展示、應季農産品直播帶貨、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活動令人應接不暇,吸引了當地群眾和各地遊客前來參加。

  振興路上 闊步前行

  9月23日,由雲南省供銷合作社主辦的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昆明舉辦,也拉開了“慶豐收 促和美——金秋消費季·雲南供銷合作社在行動”的序幕。省供銷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省供銷合作社以“慶豐收 促和美”為主題,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結合供銷合作社實際,採取貼近農業生産、農村習俗、農民生活的載體,把豐收節打造成雲南的民俗節日、做強鄉村産業的重要載體、展示農民風採和係統形象的特色平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建設農業強省貢獻供銷力量。此次活動將持續至27日,還將組織供銷市集、五谷品鑒、民俗歌舞、非遺制作、研學體驗等活動。

  在“雲南第一村”——玉溪市紅塔區大營街,匯龍生態公園廣場上張燈結彩、玉米高懸、果實滿筐,商品展臺上,農特産品、特色商品琳瑯滿目。歡慶2023中國農民豐收節·雲南大營街米線美食品鑒推介活動拉開帷幕。活動包含豐收慶典、豐收集市、民俗文化、豐收狂歡、“三農”研討、趣味運動、豐收體驗等活動主題,在幸福小鎮舉行看米線制作、嘗米線甩烤鴨、逛農特産品展銷點、品地道小吃以及“科學向未來”科普體驗等活動,在映月潭體育運動公園舉行玉溪市首屆“豐收杯”村BA籃球聯賽。

  連日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各地陸續進入石榴、蘋果、玉米等農産品收割期和採摘期。

  在58(蒙自)數字農業示范基地,3000余畝石榴樹按照現代標準化整齊排列,既充分滿足了石榴生長所需的空間,也方便企業進行機械化管理。“全程採用數字化、機械化管理方式,只需要8位日常管理人員就能管護全園石榴樹。我們今年的産量達到了1000噸,實現産值1600萬元。”基地負責人聶淼介説。

  按下開關,設置好參數,1米高的臭氧噴霧多功能一體機制造出的臭氧氣體,通過黑色橡膠管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種植大棚裏。在建水縣雲南大家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葡萄種植基地,現代化設施讓人眼前一亮。“通過使用臭氧裝置,能減少70%至80%的農藥使用量。”負責人李艷華坦言,“基地出産的‘陽光玫瑰’葡萄串形修長、果粒飽滿、清脆爽口,還伴有一股淡淡的玫瑰清香,減少農藥使用量使葡萄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如今,建水縣“陽光玫瑰”葡萄種植規模已經擴大到3萬余畝,佔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國的近十分之一。

  在開遠市,2萬余畝金燦燦的萬壽菊競相開放,預計總收入可達3000萬元;瀘西縣午街鋪鎮的高原梨園裏,“美人酥”“滿天紅”等品種的高原梨壓彎了枝頭,工人們分工合作,熱火朝天地採摘、挑選、裝筐,一派繁忙景象;在河口瑤族自治縣,南溪鎮大南溪村300余畝百香果迎來豐收,一個個飽滿的果實挂滿藤蔓,從村民自發種植,到流轉土地集體參與發展,百香果正逐步成為村裏的致富新産業……(記者 段蘇航 黃鵬 饒勇 楊艷鵬 李壽華 李承韓 張帆 浦美玲 劉宇丹 見習記者 王世涵 彭少傑 通訊員 刀諺晴 李裕梅 王美紅)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