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特色優勢 探尋全新路徑
——做好雲南“土特産”這篇大文章(上)
繁花漸欲迷人眼。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上,100多個新優品種首次亮相,各類花藝作品同&競美,鮮花電商沙龍品牌雲集。這是一次“雲花”向世界的集體亮相,是“雲花”種業創新取得巨大成就的展示,絢麗鮮花詮釋着“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近年來,雲南省培育高原特色農業成效顯著,花、果、茶、菜等一批“雲品”品牌土特産産品香飄海內外,尋找到了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的最優路徑——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滿盤皆活,撐起了鄉村振興的“産業脊梁”。
透過本次展會,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雲南“土特産”已不再“就農論農”,一朵雲花、一個雲果、一棵雲菜,從播種到開花挂果,再到採摘賣個好價錢,已延伸至加工分選、倉儲保鮮、包裝運輸、電商銷售等多個環節,實現統籌産業鏈供應鏈等水平全面提升,意味着雲南省鄉村産業競爭正逐步由單一農産品競爭走向現代産業鏈競爭。
培強引優 集群發展
在昆明,鬥南花市依然保持花卉市場“風向標”——昆明鮮切花出口份額佔全國40%以上,2022年全市花卉交易額達到356億元。昆明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鮮切花生産基地、影響力最大的鮮切花集散中心和價格指導中心。
近年來,昆明市聚焦花卉、林果、蔬菜等重點産業,圍繞創名牌、育龍頭、抓有機、建&&、佔市場、解難題主線,着力抓好“一縣一業”創建,助力“雲品”品牌建設。“圍繞‘1+10+3’重點特色産業成立工作組、組建專家組,專家組團隊由172名來自省內外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專家學者組成,為産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智力支持,推動農業産業高質量發展。”昆明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至2022年,全市累計68個(次)品牌(企業)獲得省級“10大名品”稱號,獲獎數量和省級獎勵資金總額均位列全省第一,其中打造花卉品牌33個。
從2018年起,雲南連續5年評選“10大名花”、評選綠色食品“10強企業”和“20佳創新企業”,相繼舉辦“四季雲品·産地雲南”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品牌效應持續增強,“雲品”出山入海的通道更加暢通。
2020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在全國範圍內啟動優勢産業集群建設項目,首批共評選出50個優勢産業集群項目,“雲南花卉産業集群”獲批通過。項目聚焦雲南鮮切花産業轉型升級發展關鍵環節和突出短板,在昆明市呈貢區、晉寧區,玉溪市紅塔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市,曲靖市馬龍區6個縣(市、區),重點圍繞生産端、主體端、加工營銷端,通過進一步扶持發展一批花卉新型經營主體,顯著提升鮮切花生産基地標準化、商品化水平,推動雲南花卉“産業鏈”與“區域鏈”聚合發展。
現在,“雲花”成績單依然亮眼:全省花卉種植面積達194萬畝,去年全産業鏈産值超過1100億元,鮮切花産銷量連續29年保持全國第一。
老牌新秀 亮點頻現
打開盒馬電商App,你會發現孟連牛油果的售價高於進口牛油果,還常常被搶購一空,成為閃閃發亮的“國貨之光”。被省委書記、省長點讚的孟連牛油果,真的很火。
隨着去年11月全國首個牛油果“盒馬村”落戶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孟連牛油果直銷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實現72小時從枝頭到餐桌的快捷供應,打破了國內高端市場牛油果只能靠進口的局面,“孟連牛油果”品牌效應日益顯現。
“洋特産”轉化為“土特産”,得益於近年來雲南省加快特色農業強省建設,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農業,大力推進“土特産”發展。2019年孟連縣被納入全省20個“一縣一業”名單,發展牛油果産業;2020年“孟連牛油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認證,被納入新版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2022年成功申報“鱷梨(牛油果)果品質量等級”雲南省地方標準和“鱷梨(牛油果)生産技術規程”普洱市地方標準。
隨着産業的不斷升級,孟連縣牛油果的種植面積增至7.63萬畝,投産1.5萬畝,鮮果産量突破1萬噸,産值達4億元,一躍成為我國種植規模最大且能夠穩定供應高端優質國産牛油果的産區,成功替代15%的進口牛油果份額。
産業鏈條不斷延伸。去年底,總投資1.18億元的孟連縣生鮮果蔬冷鏈倉儲物流中心建成並啟用,冷鏈倉儲空間可容納6000噸牛油果鮮果。同時,孟連縣還引進價值4000多萬元的牛油果加工設備,包括每小時能完成4噸選果作業的選果分級生産線1條、牛油果提取物和果粉精深加工生産線2條,布局牛油果精深加工,進一步延長牛油果産業鏈,促進産業提質增效。
在與普洱市南北相望的烏蒙大地,集中連片種植的矮砧密植蘋果園裏,即將採摘的中熟蘋果壓彎了枝頭,來自周邊村社的務工群眾正忙着採摘、裝筐,運輸蘋果的車輛繁忙作業。
在昭通,蘋果産業不僅是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當紅産業,還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朝陽産業。得益於高海拔、低緯度、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得益於昭通市委、市政府高標準布局農業現代化新路:以“昭陽紅”10萬畝高標準蘋果矮砧密植示範園為引領,建成全國産能最大的20噸/小時蘋果智能分選線,以及4萬噸蘋果保鮮氣調庫、1000噸保鮮氣調試驗庫,概算總投資20.7億元的紅蘋果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園初具雛形。“昭陽紅”蘋果品牌連續三年獲評雲南省“十大名果”。2021年、2022年,以昭陽區為主的雲南蘋果連續兩年出口量排名全國第二,出口單價穩居全國第一。
老牌“雲品”不斷革新升級,新秀“雲品”持續涌現成鏈,“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産品品牌”的“綠色雲品”矩陣正在成型,助力提升和擴大“綠色雲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轉型升級 綠意盎然
在通海高原農産品有限公司的“高原綠洲”牌蔬菜種植基地,連片的蔬菜綠意盎然、一望無際,蔬菜清香撲鼻。
該公司是一家集蔬菜新品種選育、規範化栽培、新技術推廣應用,新鮮蔬菜及幹制蔬菜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辦公室主任張軍介紹,公司科學運用土壤改良、土壤修復、動植物及人類生態系統平衡與管理技術,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推廣使用國內外先進的農藥、化肥降解技術,制定“四零蔬菜”種植標準,在杞麓湖徑流區開展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蔬菜種植,不斷探索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悉,企業採用“公司+新型經營主體+基地+標準”的産業化運作模式,制定完善了各類産品質量標準,使農戶在公司統一的生産技術標準下開展專業化種植,通過統一訂單種植、統一集中生産加工,依託智慧農業數字&&、實現全程可溯,保證産品質量,讓産品真正做到生態、綠色、健康。近七成産品銷往全國150多個大中城市、40多個國家和地區,雲南成為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和“西菜東調”優質基地和西南最大的蔬菜出口基地。
做綠色食品、興綠色産業,企業沐“綠”而榮。如今,公司“高原綠洲”品牌近百個生態蔬菜産品直供北京華聯、正大集團及大張超市旗下的北京、鄭州、上海、深圳、烏魯木齊等地高端超市。與百果園、叮咚買菜等電商終端,以及海底撈、雲海肴等餐飲連鎖終端形成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公司還積極開拓面向東盟國家的蔬菜市場,開拓幹制脫水蔬菜系列産品,推向歐美、中東等新興國際市場。
通海高原農産品公司只是雲南省農産業向綠而行的一個縮影。“雲菜”不僅四季不斷,種植面積達1880萬畝,産量達2857.9萬噸,綜合産值達1330億元,而且長綠長鮮,堅持走綠色高效、農業生産方式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截至2021年,全省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負增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超過88%、80%和76%;全省綠色食品有效獲證産品數由2017年的全國第11位升至第7位,全省綠色有機茶葉認證面積居全國第一,認定“綠色食品牌”産業基地1888個,綠色有機農産品供給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普洱祖祥、自然之星、蕓嶺鮮生、雲南農墾等一大批企業已在茶葉、蔬菜、水果、糧食等領域深耕綠色有機,成為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怎麼用好這一方水土養好一方人,雲南謀篇布局,正努力做好鄉村“土特産”這篇大文章,持續助推現代農業産業規模和質量更上一層樓。(記者 殷潔 喻勁猛 胡梅君 沈浩 沈迅 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