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9/09 09:06:58
來源: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雲南省農科院高山所召開滇牡丹成果推介暨現場觀摩會

字體:

滇牡丹成果推介暨現場觀摩會(9月7日攝)。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供圖

  7日,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雲南省農科院高山所”)在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寶山鄉住古村大坪壩科研試驗基地召開滇牡丹成果推介暨現場觀摩會。活動旨在展示滇牡丹新品種、新産品、資源圃、示範種植及自主創制的“喬灌草”林下經濟種植新模式,推進滇牡丹和林下經濟産業高質量發展。

  成果推介會上,雲南省農科院高山所的高山生態恢復與景觀創新團隊負責人重點介紹了以滇牡丹為主的“喬灌草”林下經濟種植模式及多年來團隊在海拔3400米的大坪壩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退化類型土地(撂荒地及火燒跡地),開展了滇牡丹在生態恢復中的應用技術研究、示範和推廣。

滇牡丹良種採種圃(9月7日攝)。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供圖

  滇牡丹具耐乾旱、耐瘠薄、耐高寒的特性,是集觀賞、藥用、油用為一體的功能性鄉土植物,可作為西南地區高海拔區域水土流失治理、荒山綠化和生態修復等的重要鄉土樹種。灌木以滇牡丹為主搭配常綠喬木長苞冷杉、雲杉、高山松及糧草作物馬鈴薯、百合,構成了大坪壩生態恢復“喬灌草”三位一體的林下經濟種植新模式。目前已示範種植1000畝。該模式充分發揮喬、灌、草的空間結構、時間組配、生長習性等植物資源優勢,形成各植物間協調生長、相互促進的立體結構,構成植物多樣、結構複雜、防護功能強大的水土保持林草植被生態系統,形成一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觀摩會現場(9月7日攝)。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供圖

  觀摩會上,麗江市質量技術監督綜合檢測中心組織相關專家組成測産鑒評專家組進行了現場測産,滇牡丹“玉丹一號”在每畝550株的“喬灌草”栽培模式下,單株籽粒最高産量0.62kg,平均0.24kg,折合畝産127.92kg,測産結果喜人。

  同時,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滇牡丹良種採種圃、滇牡丹新品種“麗丹1號”、滇牡丹良種“玉丹1號”、滇牡丹籽油及滇牡丹花蕊茶等成果,增進了對滇牡丹和林下經濟産業的了解和認識。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喬灌草”林下經濟種植模式將助力滇牡丹産業逐步形成生態恢復、林下種植、産品加工等融合的滇牡丹産業鏈,助力雲南省滇牡丹産業和林下經濟産業高質量發展。(完)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