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畹町大力發展口岸經濟——
通關環境持續優化 樞紐功能快速提升
貨車聲隆隆,邊民交易忙。一輛輛滿載貨物的車輛正在瑞麗市畹町口岸芒滿通道的海關查驗區等候查驗。在邊民互市服務中心裏,畹町鎮混板村委會混板村小組村民張雪滿臉讚許地告訴記者:“現在報關只需要在自助終端機上操作,後面的程序用手機隨時隨地更新,不再要求人和貨物一起到關口報關。”
作為中緬貿易最大的進出口水果交易口岸(通道),為了不斷提高通關效率,畹町口岸(芒滿通道)設置專用窗口和綠色通道,對鮮花、水果以及生鮮等符合條件的産品實施“免到場查驗”“附條件提離”,即到即報、即報即驗、即驗即放,邊民互市申報每票時間較原來縮短約1小時,運輸鮮活農産品的車輛完成報關平均僅需30分鐘。今年上半年,畹町口岸累計&&境貨運量約108萬噸,貨值約79億元。
在芒滿通道幾公里外的瑞麗市畹町遠達儲運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園裏,滿載鮮花的貨櫃正在換裝車輛。一束鮮花,從昆明鬥南花卉市場拍下、打包、運輸,到緬甸仰光市市民家中,只需4天時間。
畹町儲運公司是雲南首個開通中緬鮮花運輸專線物流的企業,充分利用口岸區位優勢,幫助雲南鮮花企業拓展緬甸市場。“我們每週大概有4至6櫃鮮花送到緬甸市場,運輸時間從過去的2周縮短到4天,現在每櫃利潤有2000至3000元。”畹町儲運公司負責人姚長安介紹,“公司以畹町打造樞紐型口岸為契機,積極探索搭建跨境物流運輸&&,為中緬企業客商提供省時省錢、高效快捷的運輸、報關、換裝、清關一體化、智慧化物流服務。”畹町口岸依託“天網+地網”技術作為支撐,創新物流運輸模式、場站運營模式、集貨分撥模式、車輛調度模式,形成智慧物流運輸常態化管理,進一步促進口岸經濟提質增效。
在中緬(國際)農商産業園,建築工人正幹得熱火朝天。園區尚未建好,已有企業入駐。肯定實業有限公司貿易部經理廖肈超説:“我們把加工廠建在口岸旁,實現原材料落地就能加工,加工完就可發往國內市場,大大降低了物流、倉儲、人力等成本。”現在公司已有大米、綠豆、花生、芝麻、玉米和冰糖6條加工生産線。依託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中緬(國際)農商産業園定位清晰,為境內外農産品、海産品落地加工、冷鏈倉儲、分銷配送提供服務交易&&,同時承接國內産業轉移,對農用機械、儲能設備、農産品烘乾設備、調味品等涉農輕工産品進行就地加工出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商務局畹町口岸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畹町口岸正朝着大力發展口岸經濟的目標,在建設樞紐型口岸上做文章、下功夫。一個貿易樞紐型、物流樞紐型、加工樞紐型口岸已初具雛形,蓄勢待發。(記者 趙麗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