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航拍的雲南省昭通市一瞥。(昭通市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昆明8月5日電(記者 林碧鋒)大美鄉村展現新形象、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城市發展煥發新活力……近年來,地處烏蒙山區的雲南省昭通市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對標雲南省“3815”戰略發展目標,做好“産、城、人”三篇文章,採取一系列改革性舉措,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果,推動磅礡烏蒙展新姿,書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時代答卷,昭通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兜牢底線 邁步振興 大美鄉村展現新形象
中共昭通市委副書記、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長楊承新在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日前舉行的“開好局、強信心、促發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作為脫貧人口全國“第一市”,昭通堅定不移守底線、固成果,抓增收、促振興,讓鄉村大舞&有幹頭、有説頭、有看頭。
“昭通防貧底線守得‘更牢了’。”楊承新説,為此,昭通堅持“一月一排查、一月一調度”,做到學生一個不輟、救助一個不落、安居一戶不漏、飲水一戶不缺,全市“三類對象”風險消除率達到71.32%。
同時,農民增收路子“更寬了”。昭通着力打好就業增收、産業促收、政策助收、兜底保收“組合拳”,脫貧人口收入持續增長。全國安置貧困人口最多的卯家灣易地搬遷安置區有近40%的搬遷群眾擁有了私家車,私家車擁有量是搬遷之初的十倍。今年6月,全國促進脫貧人口增收現場會在昭通召開,充分肯定了昭通促進增收的經驗做法。
鄉村振興示範“更多了”。昭通成功打造“雲中苗寨”“雲中樂谷”“壩上花海”等一批農旅融合先導工程,100個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加快推進,闖出了一條“讓沉睡的磚頭變資源、農民當上CEO”的鄉村振興之路。
奮力拼搏 幹中求進 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
楊承新説,近年來,昭通堅持聚焦政策提“效力”,聚焦投資增“動力”,聚焦工業強“內力”,聚焦服務添“活力”,經濟發展不斷向上向好。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金融機構存款、貸款餘額跨過1500億元大關。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4%、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高質量發展保持良好勢頭。
投資結構穩步優化。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8%、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其中産業投資同比增長49.8%、佔比42.5%,工業投資增長45.9%、佔比27.1%,投資動能正由過去主要依靠房地産、大水電、綜合交通投資拉動向主要依靠産業投資拉動轉變。
産業發展穩中提質。昭通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打造綠色能源、綠色硅鋁、磷基及新能源電池材料、高原特色農業、現代文旅“5個千億元産業”,昭通已成為全省重要綠色能源基地、國家級頁巖氣示範區、中國南方最大的優質蘋果基地、中國“笻竹之鄉”、世界優質天麻種源基地、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楊承新説:“資源經濟逐步成為昭通跨越式發展的強勁動力。”
建管並舉 提質增效 城市發展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昭通堅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宜人、宜居、宜業的省際區域中心城市加速崛起。楊承新説,通過建管並舉、提質增效,城市發展煥發新活力。
聚焦昭魯同城,做好“融合”文章。堅持昭魯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城市規劃一體化、産業布局一體化、道路交通一體化、城鄉融合一體化、公共服務同城化、社會治理同城化”“4+2”發展格局。
聚焦高原水城,做好“水韻”文章。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實施“潤昭引水工程”,連通城市“三大水系”,建設“三帶九廊三十園”,打造中心城市“十大公園”,“三條美麗河道穿城過、萬畝水稻荷花入眼來”的綠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聚焦避暑之城,做好“迎客”文章。楊承新説,昭通手握“避暑名片”,緊盯“休閒度假”,天賜“涼”機、“昭”您避暑,昭通成為避暑旅游目的地。
聚焦魅力古城,做好“保護”文章。昭通古城實行“微改造、精提升、富內涵”,文物修繕等“七大工程”紮實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加快創建,將再現古城繁華,彰顯古城生機。
只爭朝夕 大幹快上 基礎設施邁上新&階
楊承新説,過去,老百姓講“糟糕的交通”簡稱“昭通”。近年來,昭通堅持建設大交通、夯實大基礎、促進大發展,跑出了綜合交通建設的“加速度”,“泥水路”變成了“水泥路”,“萬山溝壑”變成了“高速縱橫”,建成綜合交通“大樞紐”。
昭通實現了高速“大跨越”。宜昭、都香、格巧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992公里、躍居全省第4位,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
同時,取得了高鐵“大發展”。成貴高鐵通車運營,昭通邁入高鐵時代。渝昆高鐵作為雲南省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將於2027年建成通車,昭通將構建連接昆明、融入成渝的1小時經濟圈。
此外,昭通還架起了對外“大通道”。水富港躍升為千萬噸級樞紐港口,3000噸級船舶可通江達海。昭通機場開通13條航線,投資34億元的昭通機場遷建項目加快推進,力爭明年年底實現通航,加快構建連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空中走廊”。昭通還堅定不移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水源工程加速成網、骨幹電網加密推進、通信網絡加力提速、能源物流加快建設,形成有效支撐昭通發展、更好服務全省戰略的綜合基礎設施體系。
以人為本 增進福祉 民生保障取得新進步
“最讓人踏實的是,我們以人為本、增進福祉,民生保障取得新進步。”楊承新用“貼心”“放心”“舒心”“順心”四個詞總結了昭通教育、醫療、就業、生態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教育更“貼心”。昭通&&教育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今年新增幼兒園、中小學學位5萬個,昭通職業學院招生辦學。
醫療更“放心”。滇東北區域醫療中心是全省第一家新建營業的區域醫療中心,11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高效運行,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
就業更“舒心”。昭通成功舉辦六屆“贏在昭通”創新創業大賽,加快開發“智慧+勞動力”信息&&,大力推進有組織、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務“四有”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全省第一。
生態更“順心”。昭通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首次達到100%,赤水河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以上,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1%,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邁出新步伐。“竹海”帶富了一方百姓,全市竹子種植規模達到603萬畝,成為老百姓的“綠色提款機”和“幸福不動産”。
爭創一流 優化服務 營商環境實現新突破
快起來、多起來、熱起來……近年來,昭通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曾經的“招商洼地”逐步成為“發展高地”。楊承新説:“我們爭創一流、優化服務,營商環境實現新突破。”
服務效率“快起來”。昭通開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三年行動、營商環境全面提質年行動,營造安心發展、順心辦事、舒心生活的營商環境。
市場主體“多起來”。昭通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劃,全市市場主體達到35.92萬戶、居全省第4位。
招商引資“熱起來”。昭通實行全鏈條招商、全周期服務,以“好環境”引進“金鳳凰”,成功引進貴酒集團、上海友升、硅深加工等一大批企業和項目,“招商洼地”逐步成為“發展高地”。
楊承新説,在今後的工作中,昭通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加快理念之變、動能之變、效率之變,加快打造脫貧致富示範區、生態保護修復排頭兵、滇東北開發開放新高地,奮力譜寫昭通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