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八月,隨着火把節的臨近,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紙扎藝人開始扎制大火把,迎接一年一度火把節的到來。在65歲的白族紙扎藝人楊飛梧家,一家老小齊上陣,正在趕制大火把。
楊飛梧介紹,一般大火把做十二節,一節就代表一個月,今年是閏二月,所以做了十三節,火把節象徵來年的豐收和吉祥,驅百病。
扎火把是一項體力和技術活,其中難度最大的是四層升斗。
最後,在火把頂端裝上“白鶴含松”,升斗上貼上“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四季求財”“風調雨順”等吉祥文字,四週插上五彩旗,一根大火把就大功告成。
洱源縣右所鎮文旅中心主任趙勇説:“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是我們白族的火把節,村村寨寨都有豎火把的習俗,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代代相傳。”
記者:何春好
攝製:羅新才
報道員:李雪梅、楊潤桃、楊茹晗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