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7/19 21:51:01
來源:新華網

滬滇協作共促鄉村振興 楊浦麗江同繪發展畫卷

字體:

  新華網昆明7月19日電(李寧 和潤仙)“滬滇一家,山海同心,攜手並進”,2018年,上海市楊浦區與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寧蒗彝族自治縣正式“結對”。5年來,雙方開展對口幫扶項目216個,在産業合作、人才交流、消費協作、勞務協作、示範引領等方面取得了纍纍碩果。

上海市楊浦區·雲南省麗江市東西部協作聯席會議現場(7月12日攝)。新華網 和潤仙 攝

  日前,上海市楊浦區黨政代表團到雲南省麗江市考察調研東西部協作工作,召開上海市楊浦區·雲南省麗江市東西部協作聯席會議,舉行援建項目資金捐贈授牌儀式,並深入玉龍縣、寧蒗縣、永勝縣調研走訪。

  共繪産業藍圖 促進鄉村振興

  據悉,在産業協作方面,自結對幫扶關係建立以來,楊浦區在麗江實施的産業幫扶項目已達143個,幫助打造了玉龍縣道地中藥材、永勝縣食用菌、寧蒗縣馬鈴薯種薯“一縣一業”品牌。2022年以來,為推動合作內容更加聚焦、合作成果更具規模,雙方又陸續簽訂了7個合作框架協議。楊浦區還引導上海企業到麗江市結對縣建成3個産業園區,引導上海東方希望集團、復星旅游文化集團等10余家企業赴麗江投資興業。

楊浦·玉龍2023年滬滇協作聯席會議現場(7月13日攝)。新華網 和潤仙 攝

  今年以來,楊浦區和麗江市以協作促發展為導向,以落實協作協議為抓手,紮實抓好項目建設、勞務協作、園區共建、産業合作、幹部人才交流、消費協作等重點工作,着力提升協作水平,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見成效。

  如今,在滬滇協作幫扶指導下,位於玉龍雪山腹地的玉龍縣甲子村,依託麗江甘子甘坂婚紗攝影有限公司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已成為依託旅游發展集體經濟的滬滇協作幫扶典範。玉龍縣白沙鎮玉湖村先後實施玉湖馬場、游客中心等項目建設,有效推動了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邁上新&階。

上海市楊浦區黨政代表團在寧蒗縣馬鈴薯原原種快繁中心調研(7月13日攝)。新華網 和潤仙 攝

  在楊浦區援建的寧蒗縣馬鈴薯原原種快繁中心,一株株長勢正旺的馬鈴薯種苗承載着鄉村振興的綠色希望,成了種植戶的“致富苗”。近年來,寧蒗縣搶抓發展農業特色産業的新機遇,通過滬滇協作機制,實施馬鈴薯原種基地建設項目,如今已建成馬鈴薯原原種霧培棚室、組培棚室、標準化大棚網室等連棟溫棚1.23萬平方米,馬鈴薯脫毒苗快繁中心生産車間、馬鈴薯原原種快繁中心生産車間共1600平方米。

  在此次聯席會議上,麗江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剛&&,希望楊浦區立足麗江旅游業、高原特色種植養殖業、清潔能源産業基礎,幫助引導東部優秀企業來麗江共同開發“麗花、麗藥、麗果、麗菌、麗薯、麗禽、麗蔬”等農畜産業和以氫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産業,推動更多滬企落戶麗江、産業轉移麗江。

楊浦區·寧蒗縣2023年對口援建項目資金捐贈儀式現場(7月13日攝)。新華網 和潤仙 攝

  楊浦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周海鷹&&,將繼續發揮好楊浦在企業、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圍繞科技引領、市場機制、資源整合等,進一步深入推動特色産業標準化發展,搭建消費協作長效化&&,推動文旅産業系統化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壯大優勢産業、培育新興産業,努力實現對口協作由“輸血模式”轉變為“造血模式”。

   整合資源對接 深化合作共贏

  自結對幫扶關係建立以來,楊浦區共派出援麗江幹部3批次、18名;醫教人才52名。麗江市三縣向上海方向轉移就業累計達4000餘人,2022年度實現轉移到滬就業948人。

  據介紹,在楊浦區幫扶支持下,永勝縣永北鎮梨園社區繪本館與“四點半公益課堂”以梨園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為載體,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資源,聯合教育機構和青年志願者、上海亞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梨園社區之家(青少年發展中心)設立了課堂。

上海市楊浦區·麗江市永勝縣東西部協作聯席會議現場(7月14日攝)。新華網 和潤仙 攝

  “楊浦區在數字經濟、創新創業、科教人才、消費市場等方面具有優勢,麗江市在生態資源、文化旅游等方面特色顯著。”周海鷹&&,楊浦區將進一步研究兩地産業、市場供需關係的精準對接,搭好&&、做好表率,推動兩地優勢互補。同時,進一步發揮政府帶動作用,發動更多協會、園區、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交流協作,拓展參與渠道、完善對接機制,創造合作機遇、深挖合作潛力,開發更多協作項目,努力形成全社會參與協作幫扶的良好局面,讓合作成果更多更廣泛地惠及兩地人民群眾,更好地推動兩地高質量發展。

  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方面,李剛希望楊浦區幫助麗江市引進和培養一批城市管理、企業經營、科研技術和金融信息人才隊伍,加大高端人才柔性引進力度,深入開展旅游、康養、研學等交流合作。

  今後,兩地將繼續立足“楊浦所能、麗江所需”,高效互動合作、協同聯動發展,推動滬滇協作再出新成效、再結新碩果、再譜新篇章。(完)

【糾錯】 【責任編輯:陳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