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7/04 16:21:46
來源:雲南網

【微光志】火遍全網的文創冰淇淋 出自這個90後團隊

字體:

  三年前的夏天,一款以藍花楹為主題的冰磚在昆明問世,連同春城盛放的紫色花海一起,火遍全網。與藍花楹一起“出圈”的,還有張焜的創業團隊。

  藉&文創雪糕這股消費東風,團隊與本土老牌冰淇淋企業“跨界聯姻”,迅速搶佔市場。從藍花楹到中華海棠,從“鼓浪嶼”到“布達拉宮”……如今全國每10支文創雪糕,就有3支出自這個年輕的團隊。

  “油門+剎車”的“黃金組合”

  2019年夏天,位於昆明黃土坡的城中村內,一個身材瘦削的青年時常穿梭於熱鬧的小巷間,神情略顯憂鬱。此時的張焜年僅21歲,剛走出校門的他經歷了第一次創業失敗。

  有過新浪、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廠”實習經歷,張焜篤定地認為“創業是讓自己成長最快的方式”,當謀劃二次創業時,張焜選擇合夥人的標準是“理念一致”“市場思維超前”“最好還有一技之長”。設計出身的於冬旭成為了他的首選。   

  深夜的城中村燈火通明,穿過煙熏火燎的燒烤攤,結束工作的張焜連續三晚帶着雞雜來到於冬旭住處,不知疲倦地聊着自己的創業思路,直到凌晨兩三點。    

  “三顧茅廬”之後,正在待業的於冬旭“半推半就”同意加入,個性“佛係”的他最樸素的願望就是通過創業能實現“財務自由”“時間自由”。

創業初期合影(從左到右:於冬旭 莫然 張焜 焦永潔 刀玉章)

  與其他合夥人的碰撞,也頗具戲劇性。張焜與英國海歸莫然的相遇,是在一次聚會現場,兩人一拍即合,第二天就敲定了合作細節。為了這次合作,畢業於英國利物浦大學的她果斷放棄了知名企業的offer。  

  焦永潔是上一次創業失敗後唯一留下來的股東,這位個性幽默的姑娘骨子裏有很強的“憂患意識”,擔心最多的問題就是萬一公司倒了怎麼辦?而當張焜二次創業時,她選擇再次加入。

  刀玉章是一個靦腆、個性沉穩的95後青年,正準備加入其他團隊時被張焜“截胡”,成為團隊中的宣推主力。 

  就這樣,5個個性迥異的“90後”青年走到一起,組建了創業團隊,並將目光瞄準企業互聯網板塊的運營服務。    

  “創業初期,我們就像一群小朋友走進了博物館,什麼都好奇,每一個機會都想緊緊抓住。”回憶起這段經歷,張焜坦言團隊走了很多彎路,事實上,機會與陷阱時常並存。   

  他們會因為一個決策問題吵到拍桌子,也會為了一個點子頭腦風暴至凌晨。如果説張焜是那個最擅長“踩油門”的人,那其他合夥人則負責瘋狂“踩剎車”,整個團隊在這樣的制衡中保持着平衡。

五位合夥人正在頭腦風暴

  從剛開始談業務時佯裝鎮定,到後來身經百戰表現得游刃有餘,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在一次次“捶打”中迅速成長。或許是因為骨子裏透着真誠,這群年輕人時常能獲得一些頭部企業的認可,以至於每一次機會來敲門,張焜都感覺有些“夢幻”。

  與老牌國企“跨界聯姻”

  隨着市場逐漸被打開,2020年,張焜團隊正式與雲南嘜淇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負責線上板塊的運營。這也是互聯網企業與老牌國企的初次碰撞。   

  “我們發現,推動國企轉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從公司架構到産品定位,遇到的阻力非常大。”張焜説,最初他們承諾的是用60萬經費,創造300萬的價值,違約則面臨着賠付。隨着合約期一天天臨近,冷庫裏的庫存依然難以消耗,線上業務也沒有任何進展。   

  “當時想得最多的是,萬一要賠款,上多少年班才能還清。”焦永潔延續一貫焦慮的風格,整個團隊也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最拮據的時候,連外出吃飯都顯得有些奢侈,手上有餘錢的人總會默默地把單買了。   

  正當他們一籌莫展之時,機會再一次來敲門。    

  2020年藍花楹網絡文化節前夕,團隊決定利用嘜淇啉能打造“凹凸感”冰淇淋的優勢,設計一款藍花楹主題的冰淇淋。來不及開模,他們帶着“1.0版本”的藍花楹大冰磚四處推銷,但教場中路周邊的商戶似乎並不感冒,最終只有一家廣告公司&&願意嘗試。   

舊版藍花楹冰磚VS新版藍花楹冰淇淋 受訪者供圖

  “起初抱着試一試的心態,生産了1萬隻,臨近‘五一’假期,工人們都放假回家了。”張焜回憶,“五一”當天中午,公司負責人正在踢球,結束時看到50多個未接來電,以為公司出了什麼事。沒想到商家的催貨電話已經打爆——1萬支冰淇淋短短3小時內售罄。公司緊急召集工人加急生産,整個盛花期他們賣出了15萬支冰淇淋,不少國內知名景區紛紛主動找上門。   

  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市場擺在了他們面前,嗅到了商機的他們只用了短短一天,便迅速調整了所有的線上宣傳內容,之後整個業務方向也朝着定制文創冰淇淋轉型。   

張焜參加展會推介文創冰淇淋 受訪者供圖

  從瘋狂找訂單到被訂單“圍追堵截”,團隊來不及慶祝,首先要解決産能不足的問題。由於文創雪冰淇淋相對小眾,市面上還沒有提升産能成熟的設備,他們撲到生産車間,研究每一個生産環節,並自己研究設備改造方案,這在當時鮮有企業敢於自己嘗試。   

  與此同時,源源不斷的訂單也對公司的管理帶來了挑戰,打破現有的架構、優化服務流程迫在眉睫。2020年,張焜團隊與雲南嘜淇啉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昆明嘜淇啉商業營運管理有限公司,專注文創冰淇淋定制業務。 

  通過改進生産工藝,如今公司産達到了8萬支/天,團隊也實現了從設計、開模、生産到客戶終端設計的“全閉環”規範流程。   

  持續上新 三年打造千餘款文創冰淇

  從野象谷、臨潼華清池等景區景點,到成都、珠海、汕頭等城市的地標,再到琳瑯滿目的企業品牌……短短三年間,團隊持續上新,僅去年文創冰淇淋銷售就達到了800多萬支,每年訂單量還在以300%的速度在增長。截至目前,與團隊敲定合作的景區和商家已經接近2000家。    

文創雪糕持續“上新” 受訪者供圖

  “文創冰淇淋被賦予了文化價值和旅行意義,它讓文化傳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張焜這樣理解文創冰淇淋的功能。也正因為如此,團隊在設計時,除了研究一個地方的地標建築外,還會追溯文化起源,力圖把文化IP表達得更精準。為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團隊還研製了海鹽味、鵝肝味、黃酒等口味的冰淇淋,豐富産品形態。

文創冰淇淋走向全國 受訪者供圖

  回顧起這段“夢幻般”的經歷,張焜將其歸結為運氣。但如果沒有那些看似衝動的選擇、那些困頓中無畏的堅持,或許也很難走到今天。   

  曾經在路邊攤上喝着啤酒、思緒天馬行空的深夜,是他們回憶中最快樂的時光。無論遭遇什麼困境,從來沒有人因為利益爭吵,也沒有人想過退出。    

  一路闖關、一路跌撞,這是他們經歷的第三個焦頭爛額的夏天。曾經想躺平的於冬旭,成了加班最多的人;曾經懵懂的創業小白莫然,成了團隊銷冠……他們的創業故事還在續寫,還在路上的你,也別輕易停下腳步哦!畢竟誰又知道,那些看似天馬行空的設想,有一天會不會成真呢?   

  策劃:期俊軍 張成

  文字:期俊軍

  視頻:婁新月 部分素材由陳思蒙拍攝

  設計:丁俊允

  編輯:何宣穎

【糾錯】 【責任編輯:范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