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硯山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39.6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位。
“作風大轉變、效能大提升,推動硯山大發展。”在硯山縣委書記何昌娥的眼裏,亮眼的成績單源自全縣上下按照“三法三化”“三個馬上”要求,以“文山之幹”認真踐行作風革命效能革命,把一張張“規劃圖”變成“施工圖”“竣工圖”。
自2019年203萬噸電解鋁項目落地硯山以來,雲南硯山産業園區崛起為“中國綠色鋁谷”新地標。2022年,硯山縣鋁産業産值183.3億元,佔全縣規上工業總産值的83.6%,成為拉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火車頭”。壯大園區經濟,成為全縣拼經濟的主陣地。當好主力軍,挺進主戰場,何昌娥帶頭“衝鋒”,平均每週至少跑一次園區,推進園區道路、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動各個項目早落地、早投産。
“貫徹落實省、州工作部署,把招商營商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何昌娥説,去年以來,硯山縣深入開展産業鏈招商,各級各部門“一把手”帶頭招商,推動園區累計簽約項目26個、開工15個、投運7個,計劃總投資405億元,已完成投資230億元。
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着一級幹,“馬上辦、馬上幹”在全縣蔚然成風。各級幹部紛紛走出“舒適區”,到一線抓落實、解難題、辦實事。全縣33名處級領導及1978名幹部職工挂鉤到2372戶企業,主動上門走訪服務,落實惠企政策,增強了企業發展投資信心。去年,全縣簽訂招商引資合作協議24個,協議總投資247億元。
“到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何昌娥奉行的工作方法。一次,何昌娥一天內路過老城區道路改造工地三次,均走進施工現場查看進度。在她看來,一天三進工地,並非小題大做,“這個項目是廣大市民翹首以盼的民生工程,必須一竿子插到底。”
“控制項目的成本、抓好每天的進度、幹出每天的成效。”這是何昌娥的口頭禪。
2021年5月,何昌娥剛赴任硯山,就發現老城區多條道路破損嚴重,群眾出行極為不便。為嚴控道路提質改造成本,她帶領相關人員實地踏勘每條道路,對原計劃投資7.6億元的設計方案重新按照“一路一方案”進行設計調整,41條破損道路提質改造僅花費5600萬元,同時撬動民間資金5200萬元建成江那智慧農貿市場,城市顏值和服務功能大幅提升。
在平遠一中改擴建項目推進中,何昌娥堅持“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的理念,充分利用現有校舍資源,將原計劃整體搬遷方案調整為在原址改擴建,項目投資由2億元降至4765萬元,為全縣一次性新增高中學位3000個。
“重一線、重實幹、重實績、重公認”,硯山縣委樹立鮮明用人導向,為實幹者、擔當者、創新者撐腰鼓勁,做到誰幹事就支持誰、誰幹成事就重用誰。2022年,全縣在園區建設、鄉村振興等工作中提拔重用幹部85人、職級晉陞107人。同時,強化督查檢查,通報曝光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工作不實幹部41批次80人,約談提醒52人,責令作出書面檢討37人。(記者 張文峰)
基層説
硯山縣紮實開展作風革命效能革命,縣委、縣政府領導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帶頭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對上級各項決策部署,總是第一時間研究措施、第一時間作出安排,為幹部留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
——硯山縣基層幹部 李桂芝
硯山的領導手機隨時暢通,企業反映的問題馬上就能得到回應和解決。建設周期不到1年,公司二期60萬噸鋁合金項目有望今年投産,硯山縣拼效能、拼服務的良好氛圍為企業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和空間。
——雲南創新合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雲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