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6/22 08:46:24
來源:新華網

雲南劍川白曲 古韻悠長

字體:

大理州石寶山歌會代表性傳承人李兆元現場彈唱白曲(6月15日攝)。新華網發 (胡妤雅 攝)

  “劍川白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以石寶山歌會為依托,是白族地區流傳較廣、歷史悠久的傳統音樂。白曲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主要有創世古歌、祭祀歌、禮俗歌、勞動歌等。

劍川白曲表演(資料圖)。新華網發 (劍川縣委宣傳部 供圖)

  李兆元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石寶山歌會代表性傳承人,從小就在家人的熏陶下喜歡上白曲,後來加入劍川縣阿鵬藝術團,成為白曲表演者。“這裏的村民幾乎都會唱幾句白族調,每到農閒時,村民們最好的休閒娛樂方式就是彈著龍頭三弦,唱起劍川白曲。”李兆元説。

大理州石寶山歌會代表性傳承人李兆元現場彈唱白曲(6月15日攝)。新華網發 (胡妤雅 攝)

  劍川白曲的表演形式獨具一格,表演時由一人懷抱龍頭三弦自彈自唱,也可以一人伴奏,一人唱或一人伴奏,男女對唱。劍川白曲可分為短調和長歌兩大類。歌詞結構為“七七七五”式,即第一、二、三句為七個字,第四句為五個字,四句為一段,若幹段為一首。

現場教學白曲彈唱(6月15日攝)。新華網發 (胡妤雅 攝)

  “劍川白曲在白族的音樂文學發展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李兆元説,“劍川白曲想要一代代傳承下去,就要不斷鼓勵年輕人主動學習、不斷創新,同時要為他們提供學有所用的平臺。”

小朋友表演劍川白曲(資料圖)。新華網發 (劍川縣委宣傳部 供圖)

  近年來,大理州成立了多個劍川白曲保護傳承基地,並堅持出版劍川白曲音視頻專輯,開展進校園、進社區和傳習培訓等活動,使劍川白曲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完)(康靜 李晶晶 吳丹)

劍川白曲表演(資料圖)。新華網發 (劍川縣委宣傳部 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