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2023年以來,呈貢區人民法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2023年以來,昆明市呈貢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呈貢法院”)緊密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致力於履職盡責護大局、提質增效創一流、從嚴治院強隊伍,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全年共受理案件41861件,結案40186件,結案率高達96%,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司法保障。
在維護安全穩定方面,呈貢法院審結了兩搶一盜、制假售假、危險駕駛等案件568件,有效保障了老百姓的“人身安全”“舌尖安全”“道路安全”。同時加大對經濟犯罪的打擊力度,審結涉電信網絡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125件,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審結職務犯罪案件99件。為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呈貢法院還審結了涉房地産企業糾紛案件975件、破産案件4件,助推了4個項目的復工續建,並實現了部分樓盤首批不動産權證的交付。
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呈貢法院持續提升審理涉企案件效率,落實了11條服務措施,以“領導挂鉤&&”“企業接待日”“法官進企業”等活動為抓手,精準了解企業實際司法需求。同時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成立“執行和解中心”,靈活運用多種方式為企業盤活資産,2023年以來督促被執行人履行5047件,執行前達成和解2113件。
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方面,呈貢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訴調事務中心工作規程,引進了13個律師事務所和專業調解組織,擁有78名調解員,形成了“法院+社會各界”的多元解紛網絡。此外,呈貢法院還與區政府、區檢察院共同簽訂了《關於建立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協調聯動的實施意見》,推動“昆明市呈貢區行政爭議化解工作室”的成立,並與區總工會建立了“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2023年以來,訴前成功調解矛盾糾紛8478件,大量矛盾糾紛在基層和前端得到了有效化解。
在推動改革和提升司法質效方面,呈貢法院持續優化集約辦案模式、推進訴訟制度改革、深化智慧法院應用,推動多項改革措施走深走實。通過設立“呈易送”收轉發集約服務站、成立財産保全中心、加大小額訴訟程序適用、探索推進“訴前鑒定”機制運行和完善全流程無紙化辦案體系建設等措施,最大程度地節約了司法資源和群眾訴訟成本,推動了“質量”與“效率”的雙提升。
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方面,呈貢法院掛牌成立了全市基層法院首個“群眾訴求服務站”,實現了群眾訴求集約化辦理,並開展了科級幹部周五接訪活動,解決了1337個群眾問題。同時,組建了“青苗工程”普法宣講團,通過“模擬法庭”“陽光司法”等方式前往學校、社區、企業開展法治講座,努力守“小家”和諧、護“大家”安定。
問:呈貢區人民法院特色訴前調解工作室是如何運作的?它的運作模式有哪些獨特之處?
呈貢法院針對鬥南花市內花商、花企糾紛頻發的現實情況,設立了“兩室一點”,即“花花世界”訴前調解工作室和巡迴審判點、“雲花”聯調室,為鮮花交易市場的花商、花企、游客、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優質服務。
以游客譚女士購買手鐲産生糾紛為例,她通過“花花世界”訴前調解工作室成功解決了問題,調解員在一個小時內促成了雙方和解,譚女士成功退貨。此外,呈貢法院還依託“人民法院調解&&”建立了“在線”遠程調解模式,方便群眾需求。
“兩室一點”不僅解決了群眾的現實困難,還整合了多家單位的資源力量,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在花卉市場統一提供組團式的服務,定期分析、研判花市頻發矛盾糾紛類型。同時依託市場現有大屏、派出所網格群,組建專項普法宣傳工作隊,開展針對性的法治宣傳、矛盾糾紛收集、法律諮詢等服務,將司法服務送到群眾的家門口,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推動糾紛不出市場、矛盾不上交。
問:在智慧法院建設方面,呈貢區人民法院採取了哪些措施來提升審判效率?這些措施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去年以來,呈貢法院大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其中集約送達&&建設和全流程無紙化辦案體系運用成效顯著。
為解決送達難題,呈貢法院與郵政公司合作,設立了“呈易送”收轉發集約服務站,通過強化技術運用、優化人員配置、強化協同聯動和完善系統路徑等措施,解決了“送達難”“找人難”問題。這一舉措不僅減少了惡意逃避送達、缺席審理後上訴等現象,還讓法官團隊從困境中解脫出來,提高了審判效率。
同時,呈貢法院還配套推行了全流程無紙化辦案體系的運用,鼓勵和引導當事人將訴訟事務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通過科技法庭的智慧終端、電子檔案為主、紙質檔案為輔的“單軌制”歸檔模式等措施,實現了訴訟服務的便捷高效和審判工作的減負增效。
當事人對智慧法院建設評價頗高,認為“不用來回跑、方便快捷,在家也能進行訴訟”。智慧法院建設不僅給當事人帶來了便利,也給法院工作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下一步,呈貢法院將持續釋放智慧法院建設效能,在“公正與效率”上下足繡花功夫,真正為審判執行插上“數字雙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