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腳下的“藝術村”中和村(資料圖)。新華網發(杜武 攝)
眼下,走進大理蒼山腳下的中和村,村中的白墻黛瓦與遠處山巔初落的白雪相互映襯,錯落有致的白族民居寧靜而祥和。在各具特色、風格各異的旅居民宿中,有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村民”,他們有着同一個身份:藝術家。
中和村中和書院(資料圖)。新華網發(杜武 攝)
近年來,大理憑藉美麗的自然風光,宜居的生態環境,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風情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新素材和創作靈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們前來大理,細細品味“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中和村擁有溫和的磁場,不同的藝術形態在這裡生根發芽。它的煙火氣、包容性以及靜謐祥和的環境會在不知不覺中治愈着你、包裹着你,生活也愈來愈回歸自然”。2010年第一次來到中和村的藝術家版畫(筆名)在這個傳統村落中找到了久違的生活的感覺,於是2018年決定在此定居,開始經營民宿,過上了自己夢想中的生活。
中和村內展出的畫展(資料圖)。新華網發(杜武 攝)
中和村相關負責人杜武介紹,2015年開始,中和村因地制宜,整合改造活化閒置老宅,在保留傳統風貌的基礎上融入藝術與非遺元素,創新推出“小院+藝術/非遺”等多種模式,為旅居客提供獨特的體驗,也為中和村及周邊村民創造了100多個就近就業崗位。同時,在旅居産業的推動下,農戶通過村集體幫助,將25個閒置院落整體出租20年,獲得超過2500萬元的一次性租金收入。
中和村舉辦“西南絲綢之路藝術集市” (資料圖)。新華網發(杜武 攝)
據了解,隨着村內資源的陸續盤活,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接踵而至。2020年,中和村與大理大學藝術學院開始“村院”合作,將中和村的區位和資源優勢與大理大學人才資源優勢深度結合,築巢引鳳,打造“中和國際藝術村”,中和村的“藝術鄉建”之路越走越寬。
“在加強村內環境改造與設施建設過程中,中和村將村民議事中心打造成為中和書院,作為藝術綜合服務中心。同時,將56個閒置院落向藝術家開放,建設藝術家工坊。初步形成了以中和書院為中心,藝術家小院、客棧、餐廳業態為基礎的中和藝術家駐留保障體系。”杜武説,目前,中和村已初步滿足駐留藝術家們從食、住、行到工作、采風、展演與研討交流等方面的需求,為藝術家駐留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今,中和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藝術村”。
阿尼麼村一步一景,瀰漫着濃厚的藝術氛圍(10月6日攝)。新華網發(張彪 攝)
位於漾濞彝族自治縣的阿尼麼村同樣用藝術點亮村莊,成為了人人嚮往的藝術村莊。
來自貴州的畫家李德付2020年來到阿尼麼,租下租期長達10年的小院,開啟了自己的旅居生活。“阿尼麼村靜謐、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對我的創作非常有幫助,優美的自然風光也為我的創作帶來了很多靈感。”阿尼麼村的許多色彩斑斕、妙趣橫生的藝術墻繪正是出自他之手。
五年前,音樂製作人李永康返鄉創業,以獨特的藝術鑒賞力,依託阿尼麼獨特的山石資源,建成以石頭為底色、藝術為內涵、鄉愁為內核的“阿尼麼007藝術農莊”,並以此為龍頭,拉動全村44戶參與創業,實現共同富裕。曾經的貧困村變成了“藝術家第二居所”,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此駐留,享受“詩和遠方”。
李永康説:“下一步,阿尼麼村將繼續堅持‘音樂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定位,緊緊依託阿尼麼‘藝術家第二居所’,打造藝術家旅居目的地。”
阿尼麼007藝術農莊(4月28日攝)。新華網發(張彪 攝)
據了解,大理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33個,傳統村落162個。在大理,像中和村和阿尼麼村一樣充滿藝術魅力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鶴慶新華村、雙廊古鎮、鳳陽邑村等,藝術賦能下,許多傳統的村落從“深閨”中脫穎而出。
如今,大理正逐步成為很多人的旅居目的地、詩意棲居地。目前,長期旅居大理的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大約有2萬人,“新大理人”約30萬。通過藝術的不斷賦能,大理不斷擦亮文藝旅居的名片,讓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雲南,來到大理,“在大理愛上生活”。(完)(羅春明 楊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