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30 19:24:44
來源:央視網

《從牧童到大師》:綻放藝術傳奇,講好中國故事

字體:

  10月26日,2024亞洲國際電影節AIFF金鹮獎盛典在澳門舉行。以中國雲南藝術家廖新學的生平為題材的紀錄片《從牧童到大師》,榮獲最佳人文紀錄片獎。

  《從牧童到大師》由中國導演、演員於榮光及青年導演趙佳執導,製片人蔣曉榮製片。攝製組曾10余次往返中法兩國,同時深入北京、上海、雲南等地進行取景,最終在今年10月完成了全部後期製作。

  紀錄片以於榮光作為探尋者的角度展開講述,通過對巴黎賽奴奇國家博物館館長,巴黎藝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中法文化協會主席高淳芳,廖新學唯一在世的學生、著名畫家陳琦,廖新學巴黎高美的同學、著名雕塑家滑田友的女兒滑夏等一系列國內外藝術界重要人物的深度訪談,生動地再現了一代藝術大師廖新學真實生動、極富傳奇色彩的創作心境與人生歷程。影片中影像均為實地拍攝,絕美壯觀的畫面使得紀錄片充滿了濃郁的藝術人文氣息。

  “觀眾可從宏大的視野中感知中國文化與世界交融共生的獨特魅力,希望這部影片能讓觀眾感受到超越記錄本身的生命力。”於榮光介紹,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製作團隊希望以此片為兩國人民搭建起溫暖又充滿人文情懷的相識相知之橋,在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領略到中法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魅力。

  蔣曉榮説:“我們通過不斷地挖掘和呈現廖新學的故事,傳遞出中國人獨特而堅韌的精神氣質,這是我們製作這部紀錄片的初衷,也是我們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一種方式。”

廖新學

  廖新學,被譽為“邊城大師”,曾是昆明富民縣的一個牧童,經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成為了雲南美術史上最早赴歐洲求學的藝術家之一,在法國生活了15年,1948年回到祖國,成為雲南現代美術的開拓者,創建了雲南藝術學院。他畢生致力於探索西方藝術表現語言與中國傳統審美意識的融合,更滿懷激情投身教育,影響了一代美術工作者。作為開拓者與奠基者,土生土長的雲南人廖新學,在雕塑和繪畫領域成就斐然。他的作品先後9次入選法國春季、秋季沙龍大展並榮獲金、銀、銅獎。其中,半身男雕像獲1937年“春季沙龍”金質獎,半身女銅像獲“世界博覽會銀質獎”。

  著名畫家、雲南油畫學會名譽主席姚鐘華在影片中回憶了第一次與廖新學的見面,那是1948年秋天,載譽歸國的廖新學在抗戰勝利堂舉辦了歸國匯報展,一票難求異常轟動,那是他第一次看展覽,快結束的時候,他在遠處看到一個身穿黑西服戴黑邊眼鏡個不高且臉黑黑的人,那就是廖新學。“他的大部分作品還是都留在了法國,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姚鐘華説。

  趙佳介紹,影片拍攝耗時10個月,以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眾多在法國的人物採訪、豐富的實拍鏡頭和紀實手段,講述了廖新學的非凡人生。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讓觀眾能夠走進廖新學的藝術世界,看到他眼中獨特的風景,聆聽他藝術靈魂的聲音,感受他對夢想執着追求的精神力量。(記者 歐霽嫻)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