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24 16:15:38
來源:東川區融媒體中心

昆明東川念好鄉村振興“致富經” “小洋芋”成聯農創富“大産業”

字體:

  近年來,昆明市東川區持續推進“三帶”促“三變”,念好鄉村振興“致富經”,在國家科技特派團的幫扶下,通過科技帶良種、大戶帶散戶、企業帶銷路的方式,促種業變革、觀念變革和營銷變革,積極探索出一條農業組織化發展新路子,助推東川區洋芋特色産業提質增效、快速發展,“小洋芋”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産業”。

  科技帶良種 促種業變革

  東川大洋芋口感軟糯細膩、營養豐富,因其蒸煮後表皮開裂的紋路形似開花,故稱“開花洋芋”,深受市場青睞,供不應求。但由於東川大洋芋對種植環境較為挑剔,加之原種薯質量退化,一段時期內産量和品質並不穩定。

專家查看東川洋芋種植情況(資料圖)。

  近年來,東川區依託獨特的立體氣候優勢和小江幹熱河谷豐富的光熱資源,大力推動種業振興,在國家科技特派團專家的幫扶支持下,開展優質種質資源保護、品種研發和種苗繁育推廣工作,在小江河谷、二半山區建立馬鈴薯繁育種基地和實驗示範種植基地,篩選出開花薯1號、開花薯2號、合作88號、雲薯304號、威芋3號等特色洋芋新品種(品係),加快更換退化種薯。通過優質種質資源加持和種植技術指導服務,東川區馬鈴薯實現品質、産量雙提升。

  目前,東川大洋芋已通過“三品一標”認證,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2024年,東川馬鈴薯種植面積為41348.3畝,總産值20433.43萬元,畝均效益4941元,其中,由專家團隊繁育推廣的開花薯1號品種平均畝産1.2噸,價格達10元每公斤,畝均産值超1.2萬元。在科技種業的加持下,東川“小土豆”變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大戶帶散戶 促觀念變革

  近年來,東川區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將過去零星分散的“小田”變為權屬清晰、管理規範的“大田”,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進行示範種植,鼓勵周邊散戶以土地資源、閒置資金、生産務工等方式參與共同生産經營。通過示範帶動種植和標準化訂單採購,不斷提升散戶精細化生産水平,整體推動農戶粗放低效的農業生産理念向科學規範、綠色環保的高附加值經營理念轉變。

機械豐收東川洋芋(資料圖)。

  東川區湯丹鎮石莊村的種植大戶毛加興,在紅土地鎮法者村流轉了359畝土地用於新品種洋芋示範種植。今年“豐收季”,毛加興種植的600多噸“開花洋芋”隨着訂單走出大山,走上省內外市民的餐桌,銷售收入達200余萬元。

  目前,以土地、資金、務工等形式參與到毛加興種植基地生産經營的有100多人,這些村民大多數是紅土地鎮及湯丹鎮石莊村的低收入群體,不僅每月能獲得兩千多元的務工收入,還能學到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

  目前,東川區先後打造標準化示範種植基地7個,培育壯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個,帶動2.5萬人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帶領農戶走上“致富路”。

東川洋芋(資料圖)。

  企業帶銷路 促營銷變革

  為讓東川大洋芋等優質農産品“出山”“出圈”,東川區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積極引進培育農業電商、供應鏈選品、市場信息服務、品牌運營等農業服務型企業,以“多彩東川,小眾高端”的營銷思路,積極拓展農特産品銷路,助力農戶增加經濟收入。

  東川區的“選品官”雲麗,是東川區走出來的新農人代表之一,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她創立昆明農果商貿有限公司,把全區各合作社的農特産品納入自己公司的銷售渠道,大力發展“實體店+電商銷售”模式,實現線上+線下共同營銷。

種植戶收穫東川洋芋(資料圖)。

  2022年,雲麗抓住滬滇協作機遇,在上海建立了自己首個高原特色農産品選品中心,將東川“開花洋芋”推介到上海、浙江等省外發達地區,讓“開花洋芋”走出雲南,走向全國。2023年,全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帶動1.5萬低收入群體實現增收致富。

  下一步,東川區將持續通過科技帶良種、大戶帶散戶、企業帶銷路,助推全區特色洋芋産業快速發展,讓“小洋芋”成為東川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産業”,為東川區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完)(吳麗)

【糾錯】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