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他們的及時提醒,我可能要吃虧了!”念叨起前陣子險些受騙的事,蘇寶祥心有餘悸。
蘇寶祥家住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卡房鎮白山腳上寨村,是一名烤煙種植戶。今年,他被村裏的其他種植戶選為本村“交煙代表”,負責在約定的交售時間內帶着鄉親們的煙葉,到個舊市煙草專賣局下屬的卡房煙葉工作站鬥姆閣收購點交售。
9月15日,個舊市煙草專賣局工作人員向煙農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防範電信詐騙知識。劉國偉 攝
雖説鄉親們的煙葉從村裏運到收購點由當地煙農合作社組建的專業化運輸隊負責,但蘇寶祥不敢大意,每次交售都盡心盡責。
9月12日,蘇寶祥在完成本輪次的交售後,來到煙農休息室休息。坐下沒多久,他的手機收到了一條短信,短信以迫切的語氣提醒他“個人銀行賬戶存在安全隱患”,需立即將該賬戶的資金轉至指定賬戶。
收到這條短信後,蘇寶祥坐立不安,心裏的焦慮全寫在了臉上。蘇寶祥的異樣被個舊市煙草專賣局卡房專賣監督管理所的駐站工作人員察覺到。卡房專賣所與卡房煙葉工作站同址辦公,煙葉收購期間,專賣所安排人員駐站,向前來交售煙葉的鄉親們宣傳法律法規及反詐知識。
了解情況後,工作人員立即建議蘇寶祥打電話向銀行客服核實情況,不出所料,這條短信為詐騙信息。
專賣工作人員駐站服務是個舊市煙草專賣局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常態化、長效化的其中一項舉措。為進一步發揮服務群眾的“窗口”作用,個舊市煙草專賣局要求下屬各專賣所在工作中走深一層、多想一些,除了嚴格做好行政許可相關工作以外,將服務對象和群眾關心關切的急難愁盼事列入工作清單,做到樁樁有落實,件件有回音。
今年5月,在個舊市雞街鎮開雜貨店的經營戶李曉芬遇到了一件難事——她家種的5畝多玉米已到成熟期,但由於家裏人手不足,玉米遲遲沒有采收。在一次市場走訪中,雞街專賣監督管理所的片區工作人員得知這一情況,隨即向所裏匯報。幾天后的周末,雞街專賣所和客戶服務站的14名工作人員來到李曉芬的玉米地裏,幫她收玉米,為她解了燃眉之急。
5月4日,個舊市煙草專賣局工作人員幫助李曉芬收玉米。王婷 攝
群眾事,無小事。近年來,個舊市煙草專賣局在持續優化服務體驗、深化服務群眾工作上下功夫,做到既“抱西瓜”,也“撿芝麻”,用“辛勞指數”不斷提高服務對象和群眾的“幸福指數”。(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