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9/18 09:11:04
來源:新華網

【微紀錄·雲南故事】看見景邁山這一年|雲邊有座消防站

字體:

  “嘿!你看,這裡有座消防站呢!”這幾乎是每個進入景邁山翁基古寨的游客,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以來,翁基古寨的游客愈來愈多,寨子入口處的消防站,順理成章成了第一個“打卡點”。

  這座消防站便是雲南省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瀾滄縣消防救援大隊景邁消防救援站(簡稱“景邁消防站”)。景邁消防站不大,外觀和當地的二層傳統民居並無二致,從2018年起便開始默默守護着景邁山的古寨。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本期雲南故事走進景邁消防站,探尋那些關於守護的故事。

航拍景邁消防站(8月12日攝)。新華網發 李浩 攝

  “守護,不再只是我們的景邁山”

  景邁山申遺核心區坐落着9個傳統村寨,建築均為幹欄式木結構,其中364棟掛牌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消防安全問題至關重要。隨着申遺成功,景邁消防站的守護責任更大了。  

  景邁消防站現有9名消防員,其中幾位是當地的專職消防員,因為深深地愛着自己的家鄉,主動投身到消防事業中。  

  吳金良是景邁消防站的專職消防員,同時又是一名地道的景邁山茶農,還是村小組組長。用潮流的説法,他是個“斜杠”中年。  

  在與記者相處的幾天裏,吳金良對景邁山的魅力知無不言。即將路過風景秀麗之處,他會自豪地介紹起來,邀請我們下車拍照;到了茶山上,他則會興奮地向我們介紹景邁山的茶葉好在哪,還熱心地科普當地茶農如何保護古茶樹……  

  吳金良深深地熱愛着養育他的景邁山。因此,能成為專職消防員,他感到驕傲,“申遺成功後,我所守護的景邁山,就不再只是我們的景邁山,而是世界的景邁山咯!”  

  像吳金良一樣,倪砍也是一位專職消防員。在倪砍心裏,他從未想過離開景邁山,“我們習慣了這裡的生活,這裡的一村一寨、一草一木,構成了我家。”儘管專職消防員的工作並不輕鬆,但倪砍願意繼續幹下去,“現在游客越來越多,消防隱患不免變多了,要更上心才行。”  

  懷着一份“守好家鄉”的樸素念想,他們在工作中兢兢業業,一起對村寨進行防火巡查,消除各類場所的火災隱患,督促落實好防火措施。在做消防宣傳時,他們則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熟悉村民且會説少數民族話,他們充當着“翻譯”的角色,讓景邁山的消防工作開展起來更加順暢。  

  “等我兒子長大了,他要是想做消防員,繼續守護景邁山,我會全力支持他。”吳金良説。

景邁消防站開展消防雙語夜校(8月12日攝)。新華網發 李浩 攝

  “守好,世界的景邁山”

  瀾滄縣消防救援大隊副大隊長譚紀朋是景邁消防站負責人,老家山東的他,過去對景邁山的了解並不多,如今卻深深地愛上了景邁山。“今年調我來景邁山時,我感到特別榮幸,我即將守護的是世界文化遺産!”  

  在譚紀朋之前,先後有兩任瀾滄縣消防救援大隊副大隊長在景邁消防站挂職負責。“他們的前期工作都做得很棒。面對申遺成功後的景邁山,我的壓力確實大,如何守好世界的景邁山,是我始終要考慮的問題。”  

  山上的消防工作瑣碎又枯燥——入戶檢查、宣傳消防常識、檢查設備、日常訓練……譚紀朋説,待久了,他越看這些寨子越美,也越來越喜歡淳樸善良的當地人,他要守護好這個美麗的地方。  

  24歲的鐵劍華,今年春天隨譚紀朋一同上山,開啟了他的“景邁山守護之旅”。“起初確實是適應不了,山上的生活單調乏味。”説起當初的感受,這個“00後”坦言,“隨着工作的深入,我開始了解景邁山,明白了它為什麼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産。這裡的一切都打動了我。”  

  如今,鐵劍華不僅適應了山上的日子,一絲不茍地做好本職工作,還收穫了許多當地朋友,更重要的是,他在這裡找到了成就感,“每天都有好多年輕的游客,我跟他們宣傳消防知識,他們更樂於接受。這可能是我作為年輕人的優勢吧!”

鐵劍華給村民演示消防栓的使用(8月12日攝)。新華網發 李浩 攝  

  “守望,更加美好的景邁山”  

  幾年間,小小的景邁消防站用心守護着景邁山的傳統村寨,而這樣的守護,是從上到下的。多年來,為了守好景邁山一方平安,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下稱“普洱支隊”)與景邁消防站,上下聯動、前後配合。  

  抓好末端的消防工作,關鍵在於群防群治。普洱支隊在景邁山大力開展“人人都是消防員、家家都有滅火器”工程,陸續為村寨500余戶村民家庭配備了滅火器、消防水缸,並手把手教會他們操作使用。定期組織村寨、幹部和村民開展明白人、“一懂三會”消防安全知識培訓,確保每家每戶都有一定抵禦火災的能力。  

  與此同時,在普洱支隊的支持下,景邁消防站組織開展了“雙語”消防夜校、火塘邊講消防等宣傳服務活動,讓越來越多的村民真正認識到消防安全和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貫穿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主動地參與進來。  

  “我們還在村寨組織建立了160個‘同心互助’聯動組,將相鄰的10戶家庭編為一個聯動小組,可以實現鄰里守望,一家防不如家家防,只有人人重視,家家參與,才能守護好我們的景邁山。”譚紀朋介紹。  

  景邁消防站這些年裏從未間斷、視如己出的守護,實實在在地打動了當地人和游客。在消防站裏挂着幾面錦旗,其中,當地人寫道“遺産地的守護神,感謝你們的奉獻”,游客則寫道,“危難時刻顯身手,人民消防為人民”。  

  景邁山上,那面紅藍相間的消防旗幟,隨山風高高飄揚。(完)

吳金良給游客發農村消防安全知識手冊(8月12日攝)。新華網發 李浩 攝

總策劃:韓海闊

策劃:李霞

執行:張瑪睿 李浩

  

指導單位:中共雲南省委網信辦

鳴謝: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