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板蚌鄉立足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優勢,以打造特色農産品為目標,因地制宜發展香蕉、番石榴、芒果、砂糖橘、沃柑、甘蔗等特色産業,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廣南縣板蚌鄉板蚌村的番石榴種植園(7月23日 攝)。
在廣南縣板蚌鄉板蚌村的番石榴種植園裏,番石榴樹整齊地分佈在田間地頭,果農們穿梭在樹間忙碌着。“我們來板蚌鄉流轉了13畝地栽種番石榴,去、前年遇上乾旱天氣,一年的毛收入也有7、8萬元。今年雨水好了,預計有10余萬元的收入。”番石榴基地負責人何仕新介紹。
番石榴果實體積大、口感脆甜,深受消費者喜愛。而廣南縣板蚌鄉氣候炎熱,適宜番石榴生長。近年來,廣南縣板蚌鄉充分利用當地氣候和閒置土地資源優勢,引進種植大戶進行連片示範種植,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務工,目前全村發展種植番石榴20余畝,年産值20余萬元。
廣南縣板蚌鄉板蚌村種植的番石榴 (7月23日攝)。
走進廣南縣板蚌鄉板蚌村的香蕉基地,連片的香蕉林鬱鬱蔥蔥。香蕉種植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工時長、用工量大,可有效解決當地群眾就業問題。“我管理的香蕉有10000株左右,臨時用工每人每天100至150元,香蕉成熟時期,人工工資每天會漲到300至400元。”香蕉基地負責人蔣明友説。
廣南縣板蚌鄉板蚌村香蕉基地(7月23日攝)。
通過積極引進發展香蕉産業,廣南縣板蚌鄉實現了荒山變綠洲,資源變資金,在有效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讓農民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打工收入。目前,全鄉種植香蕉2000余畝,産量4000噸,産值1200余萬元,年提供就業崗位8000餘人(次),帶動務工收入500余萬元。
近年來,廣南縣板蚌鄉不斷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引導傳統農業積極向高效農業、特色農業轉型升級,不斷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廣南縣板蚌鄉板蚌村香蕉基地工人對香蕉林進行夏季田間管理(7月23日攝)。
目前,除了番石榴、香蕉,板蚌鄉還種植沃柑800畝,預計今年産值230余萬元,年提供就業崗位5000餘人(次),帶動務工收入100余萬元;砂糖橘600余畝,預計今年産值180余萬元,年提供就業崗位3000餘人(次),帶動務工收入80余萬元;甘蔗1800畝,預計今年産值375余萬元,年提供就業崗位12000餘人(次),帶動務工收入200余萬元。(劉曉泉 胡俊 李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