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着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通過竣工驗收,“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逐漸成為芒市大河的新常態,芒市的“母親河”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芒市大河之“河暢”(資料圖)。
系統治理 再現大河生機
近年來,雲南省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省城鄉投公司”)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投資實施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完成6條支流護岸、景觀、截污綜合治理工程,14條道路污水管網系統完善工程,3個河口濕地公園工程,以及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水務智慧工程、清塘河水庫備用水源地建設等項目。
芒市大河之“水清”(資料圖)。
曾經的芒市大河,一度面臨着流域水質惡化,濱水空間生態、景觀與文化缺失,水資源管理滯後等問題。為了系統推進芒市大河治理,雲南省城鄉投公司啟動實施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
通過一系列綜合治理項目的實施,芒市大河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數據顯示,芒市大河2020—2023年風平國控斷面連續4年水質達到Ⅲ類,2023年7—12月連續6個月為Ⅱ類水,為芒市大河風平國控斷面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質。芒市大河(芒市段)獲評雲南省2022年度綠美河湖標杆典型對象,芒市大河(南喊河、清塘河)獲評2022年度省級美麗河湖。
“水污染治理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複雜性的工程,必須做到系統設計、整體推進、全面實施才能達到效果。”雲南省城鄉投公司德宏公司總經理譚洪江説。
芒市大河之“岸綠”(資料圖)。
為此,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通過實施生態河道治理、城區道路污水管網完善和污水混接點改造、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濕地公園建設、清塘河水庫水源地保護及供水工程等,以系統化治理促進芒市大河生態環境全面改善。
其中,生態河道治理主要對芒市大河6條支流——澡地河、南喊河、南麻河、板過河、南秀河、南木黑河進行綜合治理,通過河道清淤,恢復和提升河網的引排功能,增強水體復氧能力和自凈能力;通過河道拓寬,增強河道行洪能力;通過生態護岸建設,增強河道的自然生態性。
此外,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還通過開展截污治污工程,在河道兩岸建設截污主管網,截取兩岸小區住戶及商戶生産、生活污水,改善河道水質。
芒市大河之“景美”(資料圖)。
生態濕地公園建設 助力水環境綜合治理
生態濕地公園建設也是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濕地生態、水生植物圈凈化水質,形成河道末端保障性控制系統。項目共建成3個生態濕地公園,即板過河濕地公園、南秀河濕地公園、南木黑河濕地公園。隨着生態濕地公園的建成,水生動物及鳥類日益豐富,不斷吸引着市民紛紛前往觀景納涼。
板過河生態濕地公園與一旁的濱河公園相輔相成,通過生態循環系統,為芒市大河的好生態提供保障。濱河公園內含健康步道、林蔭&&、濱水景亭、口袋游園、康體廣場等。健康步道全長3.8公里,視野開闊,兩旁是優美的綠化帶與清澈的南喊河支流。
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孔雀橋(資料圖)。
為系統改善芒市大河水質及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芒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作為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的子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提升泵房、絮濾池、加藥間、V形濾池等,通過出水在線檢測和多級沉澱、絮凝沉澱等工藝,確保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後再排入芒市大河,對改善芒市大河水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板過河濕地公園(資料圖)。段昡攝
新工藝新思維 提升治理成效
“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河道治理採用了箱型砌塊以及格賓石籠生態護岸形式。”譚洪江介紹,生態箱型砌塊擋墻的墻面和墻體可種植物,水下部分可以種水草,特有的孔洞為水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空間,也為魚類生存提供保障,增強了河道的自然生態性,既能滯洪補枯、調節水位,又建立和保護了生態系統,提高河流自凈能力。同時,項目通過植被體系建設,攔截徑流帶入河流的各種污染物,使沿河植被和水中生物得到恢復,實現河道水系生態化。
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濱河健康步道(資料圖)。
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後續運營將以“互聯網+現代水利”的新思維,採用GIS、遙測傳感、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手段,以完善現場數據採集系統和管理&&建設為重點,建設智慧水務管理系統,實現對芒市大河流域水環境的日常監測、綜合管理、科學預測、智能預警、提前預防、應急處置等功能,全面增強運營管控能力。
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南喊河(資料圖)。
如今,經過治理後的芒市大河更加寬敞,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綠植茂盛。濕地公園以及河岸健康步道已逐漸成為芒市新地標,吸引市民前去休閒散步。
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格賓石籠護岸(資料圖)。
未來,隨着運營工作的持續開展,芒市大河綜合治理項目的綜合效益還將持續釋放,助力芒市大河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芒市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使芒市大河成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幸福之河。(完)(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