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2/11 15:06:09
來源:雲南新聞網

音樂一響,雲南人jio就癢!“舞”力“滇”峰賽哪家強?

字體:

音樂一響

雲南人的腳板就“癢”

從“打跳課間操”到“買不到票就搖回家”

只要雲南人跟着節奏隨心起舞

就能“上分”

 

無論是萬人狂歡的節慶時刻

還是尋常休閒時間

只要氣氛到了哪都是舞&

 動圖來源:雲南民族博物館

雲南人跳舞

無關性別年齡

不限時間場合

就連小朋友也能精準拿捏

跳上了街頭

也跳進了校園

 

甚至跳向了世界

 

在雲南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傳統舞蹈精彩紛呈

不同民族有自己獨具特色的舞蹈

甚至同一個民族會因為居住分散

各聚集區的舞蹈也會不一樣

這些舞蹈

積澱着傳統文化、生活習俗

更是承載着人們的精神風貌

圖源: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如果雲南有“舞”力“滇”峰賽

那冠軍真的很難評

今天,一起來看看

雲南舞蹈哪家強?

 

傈僳族-阿尺目刮

“阿尺目刮”意為“山羊的歌舞”

或"學山羊叫的歌調"

據説,傈僳族祖先通過模仿山羊的叫聲

創造了這種舞蹈

最大的特點是不用伴奏樂器

自始至終踏歌起舞

 圖源:雲南新聞網

彝族-左腳舞

左腳舞傳承至今已近千年

被譽為彝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是一種既有歷史發展脈絡又有廣泛群眾基礎

和現實文藝成果的獨特文化

左腳舞集歌舞樂為一體

有舞必有調,有調則必有弦和胡

不論何時何地

只要一把四弦響起來

男女和聲或齊聲唱起左腳調

手牽手、肩並肩

圍成一個個幾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圓圈

歡跳左腳舞

佤族-甩發舞

佤族甩發舞佤語稱“稿西尾嘿”

是流傳在佤族地區女青年中的

休閒娛樂舞蹈之一

甩發舞無樂器伴奏,人數不限

既可倆人對舞,也可集體共舞

姑娘們手拉手,排成排,圍成圈

邊唱邊跳,隨着歌聲左右前後甩動長髮

柔中有剛,給人奔放狂野之美

納西族-熱美蹉

熱美蹉是納西族歷經數千年

傳承至今的一種原始集體歌舞

被譽為“活着的音樂化石”

舞動時不用道具,毫無裝飾

舞步豪邁粗放,沉重有力

參與者們圍成圓圈,踏歌而舞

圖源:雲南地方志

白族-霸王鞭舞

霸王鞭舞白族語稱為“搭哇別”“得且嘎”

是白族最具代表性和流行最廣的舞蹈

主要體現歡樂、熱烈的情緒

白族霸王鞭舞的歷史悠久

傳承至今

已經成為白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傣族-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

傳統表演性舞蹈

是傣族文化的重要標誌

亦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傣族孔雀舞形式完整、風格突出、舞姿優美

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怒族-達比亞舞

“達比亞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因怒族最古老的彈撥樂器“達比亞”而得名

達比亞舞種類繁多

有反映怒族祖先遷徙的“找土地舞”

反映生産生活的“洗麻舞”

傳達愛意的“雙人達比亞舞”

……

不同的種類反映着怒族的歷史、文化和風俗

 圖源: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
景頗族-目瑙縱歌

“目瑙縱歌”意為“歡聚歌舞”

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前後舉行

原本是祭祀太陽神的活動

也是景頗族最為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慶祝時,數萬人身着節日盛裝共同起舞

祈禱幸福美好的生活

有“天堂之舞”“萬人狂歡節”等美譽

雲南人起舞

不論民族也不需要理由

只要音樂一響

就能實現“同頻”

 

在“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2024年雲南省春節文藝晚會上

國家一級演員、雲南省歌舞劇院演員袁志平

攜手雲南民族街舞團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歌舞團

雲南省歌舞劇院

一同帶來《雲南舞蹈地圖》

讓民族舞與街舞相結合

把經典改編成流行

在春晚舞&上

展現出雲南獨特的民族風情和人文魅力

【糾錯】 【責任編輯:劉馨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