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2/06 09:37:23
來源:雲南日報

雲南元江:重拾農耕風貌 千畝梯田稻香

字體:

秋日的羊街鄉阿郎邦克核心區梯田。 供圖

  近年來,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羊街鄉高度重視梯田的保護與恢復工作,積極探索哈尼梯田保護與開發的路子,還原梯田“容貌”、助農增收,為鄉村振興增活力。

  村民王鬥順家的稻田位於羊街鄉阿郎邦克梯田核心區。“過去我們外出打工,家裏沒有勞動力栽種水稻,家裏的稻田就和村裏不少人家的一樣,撂荒了幾年,家裏吃米都是靠買。”王鬥順介紹。

  20世紀90年代,由於水源缺乏、溝渠年久失修、村民外出打工等多重原因,承載着哈尼農耕文化的梯田一度面臨着退化的困境。如何在保護哈尼梯田、農耕文化的同時,讓群眾充分享受梯田保護開發帶來的利益?當地黨委、政府採取政策扶持、項目支持、特色農業開發、生態保護與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相結合等方式,依託羊街鄉生態資源優勢,引導農民發展梯田生態米種植。近年來,羊街鄉“梯田生態米”金字招牌越來越亮,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

  2015年,元江縣實施《哈尼雲海梯田保護辦法》;2021年,中國起源作物基因多樣性的農場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落地羊街,資金和項目進一步向梯田生産傾斜。為了恢復梯田景觀,羊街鄉還按每畝400元對農戶給予補助,免費提供谷種、化肥、農藥、魚苗、鴨苗,積極發展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提高種田效益。

  壩木村黨總支書記龍保宇介紹,村委會依靠糧農組織支持的項目,把群眾組織起來,統一保護老品種,以前40畝的試驗田現在已經擴大到1200多畝,而且群眾種植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王鬥順也和很多村民一樣回鄉發展,重新種起了梯田稻穀。每年除了滿足自家口糧外,他家還有不少余糧可以銷售給村辦公司。同時,在梯田裏養殖谷花魚也能帶來一筆收入。

  此外,羊街鄉還依託“喍奢扎”“十月年”等民族文化節慶和農業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引客入鄉。通過培育合作社和村辦公司,銷售梯田紅米、谷花魚、生態雞鴨等農特産品,幫助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力求實現梯田景觀保護、農耕文化延續和鄉村發展多贏局面。

  如今,一到金秋時節,7600畝梯田稻香陣陣,哈尼群眾打穀子、捉谷茬魚,哈尼梯田魅力不斷釋放。(記者 李蘇榕 通訊員 張蘭 方麗波)

【糾錯】 【責任編輯:楊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