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1/22 17:40:05
來源:新華社

“護心人”光雪峰的“護心之路”

字體: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1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客戶端發表題為《“護心人”光雪峰的“護心之路”》的報道。

  雖然已退休,但在雲南昆明市延安醫院,依然能看到光雪峰醫生忙碌的身影,他仍每周定期坐診,奔忙于病房和手術室之間,同心血管內科團隊的醫生一起救治患者。

  “心臟上的病無小事,我們就是要用心呵護。”40多年來,光雪峰和同事一起幫助大量患者擺脫病痛折磨,成為患者信任的“護心人”。

  初心:堅守“護心”之路

  1982年,從醫學院畢業後,光雪峰開始從事心血管病內科、介入心臟病學臨床工作。

  看到患者康復,光雪峰很欣慰、很有成就感;遇到疑難病症時,又會覺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兩種情緒不斷交替,堅定了他的從醫之路,更堅定他要將雲南心血管治療事業發展起來,讓更多雲南老百姓受益的信念。

  這也成為他從醫初心。

  每次診療時,光雪峰總是仔細地詢問病人,從患者的回答中了解病症細節,對症下藥。同時,為讓患者更清楚地理解病情,光雪峰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講解。

  和光雪峰共事近30年的左明鮮醫生説,光雪峰會在紙上畫一個心臟,把心臟比喻成發電站,把血管比喻成電線,告訴病人哪部分的“電線”損壞,需要修復。

  患者對光雪峰最多的評價之一就是“耐心”,這種“耐心”也為他贏得了“好大夫”的稱號,慕名前來問診的患者越來越多。

  如今,昆明市延安醫院心血管內科一天最多要完成百余臺手術,最少要完成40多臺手術,忙碌成為了每個醫生的常態。“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意味著在和時間賽跑。病魔不分白天黑夜,我們每多努力一點,就是在為生命贏得更多機會。”光雪峰説。

  仁心:心臟的問題不容懈怠

  2017年,光雪峰獲得“白求恩獎章”。從北京領獎回來後,他就把獎章收起來,繼續跟過去一樣,穿梭于手術室和病房之間。

  去年2月,光雪峰退休了。他還牽挂著病人,依舊會到醫院坐診。

  每周三上午8點前,光雪峰就會來到診室等待患者。多年來,他已經養成習慣,在門診看病時關閉手機。“這樣就不受打擾,可以安心給患者看病。”光雪峰説。

  8點整,診室外的長椅上坐滿了人。首先步入診室的是一對昆明本地的夫婦。光雪峰一邊查看患者病歷,一邊詢問患者出現的各種症狀。“我經常偏頭痛,是不是需要動手術啊?”患者有些緊張地問,站在一旁的丈夫也憂心忡忡。

  光雪峰拿起筆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個心臟,給夫妻倆解釋起病理,並勸導二人不用擔心,他説:“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才能確定,結合你此前的病歷看,不算嚴重。”

  光雪峰的話一出口,丈夫的眉頭舒展開了一些,他接過檢查單,帶著妻子走出診室。

  患者一個接一個,一上午20個號,直到12點半才全部看完。“心臟的問題,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懈怠,對待每個患者都要認真。”光雪峰説。

  延安醫院心血管內科主管護師林燕和光雪峰共事15年,沒見過光雪峰和病人紅過臉。“光醫生總是為病人著想,從沒有對病人不耐煩。”林燕説。

  從醫40余年,光雪峰參與救治的患者無法計數。他説:“每當想起那些我們全力以赴救治過的患者,心裏總還是有一些自豪。”

  齊心:和團隊一起成長

  2009年,光雪峰執筆撰寫了《昆明市延安醫院心內科工作手冊》,包括制度要求、崗位分工、人員安排、對科室發展的思考等內容,每年年初都會修訂。

  “醫者仁心、醫者人生,健康所係、性命相托。當我們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那一刻起,我們的言行舉止及我們的一舉一動已經不再是隨意、任性。我們是一個整體團隊,這個平臺需要我們無私地去建設和發展壯大。我們的職責擔負了患者的生命和家屬的囑托,我們每個人在這個整體團隊平臺下平等協作、互幫共進,以我們不斷提煉的醫德和技能去完成好我們的各項工作。”工作手冊裏的這段話,是光雪峰一直以來的堅守。

  光雪峰十分重視科室整體業務素質和醫療水準的提高,無私地進行傳幫帶,在科室開展業務講座、查房指導、崗位成才、技術練兵等活動,為年輕醫生聯繫國內一流醫院和導師,邀請專家大咖講學,促進年輕醫護人員快速成長。“希望年輕人盡快超越我。”光雪峰説。

  目前,昆明市延安醫院心內科成為雲南規模最大的心臟內科中心之一,心血管病患者的臨床診療工作位于省內領先水準。

  “疾病是人類頑固的對手,醫生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光雪峰説,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延安醫院心內科能有今天的成績,是整個團隊努力的結果。

  “光雪峰老師是我學習的榜樣,他給整個科室搭建了一個很高的平臺,讓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在這樣好的環境裏迅速成長起來。我們一定會接過接力棒,延續科室的榮光。”心血管內科主任薛強説。(王長山 丁怡全)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