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走進昭通市巧家縣金塘鎮大洼村,暖陽灑滿大地,冬桃已經陸續成熟上市,果香四溢,新鮮脆甜的冬桃挂滿枝頭,吸引游客慕名而來,果農們正忙着採摘、包裝、分發,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成了桃園裏最美的風景。
大洼村冬桃種植園如此熱鬧,村民勞動致富的背後,無不凝結着當地帶頭人李萬國的心血和汗水。
冬桃挂滿枝頭
李萬國,一個土生土長的大洼村村民,也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他深知大洼村有着海拔低、土地肥沃、光照充沛、氣候溫和、生態環境好的自然優勢,曾有着零星的梨、杏、桃、石榴等各種水果種植,他想把農村土地種植價值最大化。
2018年,在宣威做小買賣的李萬國,途經馬龍偶遇果農在路邊賣冬桃,得知冬桃錯季售賣,很有市場潛力。於是,頭腦靈光的他瞬間萌生了一個新念頭,決定利用自家的土地改變傳統種植,試種特色冬桃,帶動周邊群眾拓寬“致富路”。
經過實地考察學習,李萬國在家人的支持下,在2019年從馬龍引進屬“冬桃”系列的果型、口感好的中華二號種苗500株,進行施羊糞的純生態種植。
果農在查看冬桃成熟情況
據了解,冬桃作為“反季節”水果,生長期比較長,坐果周期長達200多天,冬桃和普通桃都是春天開花。冬桃在農戶的精心管理下,從修剪枝條,到傳花授粉,稀花稀果和保花保果,到追施肥料與病蟲害防治等等一系列的種植管理過程,冬桃的成品率高達90%以上,淘汰率非常低,因此冬桃産出率高,經濟效益非常高。
由於管理得當,冬桃的長勢十分喜人,李萬國在2020年賣冬桃收穫了1萬多元,賺取了他種桃事業的“第一桶金”。嘗到甜頭的他,毫不猶豫從2021年開始擴大種植,目前已種植了20余畝。
“我家今年的冬桃,預計畝産達2000斤,收入在13萬元左右。”談及收益時,李萬國欣喜地説,“如今來自昆明、昭通、東川等地的游客越來越多,銷路一點不發愁。”
一直以來,大洼村在李萬國的帶動下,堅持生態種植,重視果園的經營管理,種植的冬桃口感很好,比一般的桃子品種口感更加清、脆、甜,深受消費者青睞。
新鮮脆甜的冬桃
“我在朋友家吃到大洼的冬桃,就約上幾個閨蜜來果園採摘打卡。這裡的冬桃核小肉嫩、甘甜清脆,忍不住就多買了幾箱。”游客張女士邊採摘邊説。
富一個人不如富一方人。“既然已經摸索出特色冬桃種植的路子,我準備把果林産業做得更大點,帶動周邊村的群眾都通過冬桃種植增收致富。”李萬國樸實地説,他目前已帶動30余戶一起種植。
“這幾箱是人家打電話預訂的,過會兒我帶你去採摘。”果農滕傳奎家種了2畝多,他一邊裝桃,一邊愉快地説,“現在雖然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但累並快樂着。”
近年來,大洼村依託天然的地理和資源優勢,以黨建為引領,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冬桃産業,成了村産業發展的一張名片,展現出鄉村特色産業的光明前景。
“我們去年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全村種了204畝冬桃,預計明年全部投産。下一步,我們將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將大洼海拔1400米至1500米適應區域全部種上冬桃。”金塘鎮大洼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海軍&&,將按照産業特色化、農産品精品化的發展思路,做足做好“桃文章”,形成一個春季賞花、冬季摘果的産業鏈,切實讓群眾增收致富。(記者 楊吉娟 通訊員 張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