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海之濱到雪山腳下:一位教師的援藏之路-新華網
新華社簡介 新華網首頁中國政府網 公司官網 新聞熱線:0891-6282560 投稿郵箱:xhwxzpd@163.com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5 07/05 16:11:59
來源: 新華網

從東海之濱到雪山腳下:一位教師的援藏之路

字體:

  新華網拉薩7月5日電(記者普布次仁)“何老師,歷史就是背年份嗎?”

  藏族男孩次仁輕聲發問,引發初到西藏昌都三中援藏教師何偉的思考。望著教室裏靦腆的面龐,這位來自福建泉州的歷史高級教師,感到教育探索已非簡單知識傳遞。2022年8月,何偉成為福建省“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一員,開始了三年援教生涯。

  這也引發援藏教師團隊的徹夜討論。他們決心變革,讓歷史“活”起來,“讀思達”(閱讀、思考、表達)成了課堂靈魂。何偉引導學生用藏語朗誦詩詞,描繪古絲綢之路駝隊,剪輯視頻片段。

何偉在給學生上公開課(受訪者供圖)

  辦公室常現何偉指導新手教師的身影。林景嫻老師曾為出試卷髮愁,何偉陪她逐字推敲。一年後,林景嫻的微課獲自治區二等獎,感慨何偉是“擺渡人”。2024年秋,何偉讓兩位徒弟為全校歷史組分享新課標心得。徒弟聲音從顫抖到洪亮,台下教師頻頻點頭,何偉深知援藏價值在“授人以漁”,留下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在洛隆縣中學,何偉搓着凍僵的手,在黑板上畫出從文成公主入藏到青藏鐵路通車的“時間軸”,講授相關課程。課後,校長遞上酥油茶:“您下次一定再來!”讓何偉欣慰的是,後來在自治區骨幹教師培訓中,他看到了洛隆老師們的身影,學員白瑪老師的示範課還獲得了市級一等獎。何偉感慨:“教育需永遠在傳遞火種的路上。”

  “老師,我想去泉州看海。”藏族女孩卓嘎在信紙上畫下布達拉宮。幾個月後,她真的站在了鼓浪嶼礁石上,這背後是何偉等援藏團隊組織的“閩藏詩詞研學之旅”。何偉&&泉州名校開設“雙師雲課堂”,讓高原與沿海學生“結對子”,促成內地老師與藏族孩子“雲端牽手”。

  除夕夜,何偉收到短信:“何老師,我以後想去福建讀大學。”發信人是曾經性格內向的藏族男孩嘎洛。自從何偉走進宿舍分享糌粑、暢聊少年時光,嘎洛變得開朗起來,如今會主動湊到“福建阿爸”身邊分享賽馬節的見聞。

  三年援藏,何偉錯過了兒子的中考,卻在高原多了幾十個牽掛的“孩子”。何偉和援藏教師們點亮的,不僅是一堂堂課,更是照亮雪域雛鷹飛向遠方的信心。這份情,如高原格桑花,在風雪與陽光下,堅韌而溫暖地綻放。(完)

【責任編輯:旦增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