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總領隊羅翰:實幹築路,“智”引那曲鄉村振興新篇章-新華網
新華社簡介 新華網首頁中國政府網 公司官網 新聞熱線:0891-6282560 投稿郵箱:xhwxzpd@163.com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5 01/26 15:15:24
來源: 新華網

駐村總領隊羅翰:實幹築路,“智”引那曲鄉村振興新篇章

字體:

  羌塘草原,蒼涼壯美。那曲色尼區通往鄉村的道路上,鄉道沿着山脊延伸,一側是深谷險峻,一側是懸崖峭壁。這裡的駐村工作隊不僅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積極解決牧區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Users/a151900/Desktop/截屏2025-01-09 22.32.40.png截屏2025-01-09 22.32.40

  那曲市色尼區第十三批駐村工作隊總領隊羅翰(圖右)在那曲市色尼區尼瑪鄉亞裏果村調研。新華網發 朱俊攝

  “駐村半年多來,我們駐村工作隊已實現調研指導146個村(社區)全覆蓋。”顛簸的車裏,羅翰抓着車頂的把手説,“我在昌都市邊壩縣工作了八年,當時有的路面還沒有硬化處理,我們下鄉還要騎馬,現在好很多了,我們幫助色尼區每個鄉村通了水泥路,民眾出行更方便,我們也可以高效地服務群眾。”

   /Users/a151900/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109120920/output_1.pngoutput_1

  那曲市色尼區雄塔村駐村工作隊修的路。受訪者供圖

  20245月,羅翰由西藏自治區發改委航空事業發展處處長調任那曲市色尼區擔任第十三批駐村工作隊總領隊。西藏流傳的一句俗話“遠在阿里,險在昌都,苦在那曲”,駐村以來羅翰深切感受到體民眾之苦,解民眾之難,更體會到科技賦能發展的強大力量。

  駐村辦實事,真心駐民心

  驅車不久車輛漸漸從公路駛入一片遼闊的草原,一條蜿蜒的路直入草原,路的兩旁矗立着高大的發電風車。“我剛到的時候,組織駐村幹部統計一份色尼區群眾急難愁盼和近期急需解決的問題,並要求駐村幹部每個月開一次例會,每個星期有周任務,每日撰寫駐村日誌。我就是要把問題從根上解決掉,我們來這裡就是來辦實事的。”羅翰一邊説一邊指着前方村落的一座橋,“那裏是那曲鎮古帕村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駐村點,一到雨季河水氾濫就會把橋梁衝垮淹沒,群眾只能背着老人孩子過河,容易被水沖走,繞路的話要多走一個小時。”

  下車後,羅翰遇見在新修建的橋附近居住的村民嘎次。“以前出門特別困難,橋修好後,不怕漲水,去村裏也只要20多分鐘,又安全又方便。”嘎次説。

  為盡快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羅翰親力親為,對接相關部門,歷時24天將三座危橋維修改建。車子離開時,村民們站在橋上,紛紛揮手告別。橋不僅是連接村落的紐帶,更是村民心中的希望燈塔。

   DJI_20241228112445_0055_D

  那曲鎮古帕村新修的橋。新華網發 朱俊攝

  出了草原往東走,是那曲鎮瑪慶村,也是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成都辦事處駐村點。羅翰説:“這個村裏有一位六歲的小女孩叫尼瑪央金,因患有先天性雙側髖關節脫位,從小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行走,考慮到尼瑪央金的實際情況和家庭困難,駐村工作隊安排了生命健康“綠色通道”,&&成都的醫院,解決食住行難題,協助術前術後工作。”

  去往小央金家的路偏遠,需要往草原深處走,只能沿着以前過往車輛的輪印行駛。西藏成辦駐村幹部尹春霖説:“牧區的自然村之間距離遠,所以他們的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駐村幹部來解決。第一次見到小央金的時候,她一個人躺在床上看著弟弟在玩耍,她説她最喜歡和弟弟一起玩。”

  如今,小央金可以和弟弟一起騎自行車。她説:“走路的感覺真的太好了,我希望未來能當醫生,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人。”説完小央金和弟弟騎着自行車,在陽光房裏嬉戲玩耍。

  離開的時候,羅翰和小央金揮手告別。他説:“這個小女孩和我的女兒差不多大,很可愛,看到她恢復健康,感覺自己做的一切都很有意義。”

   DJI_20241228134551_0084_D

  尼瑪央金(圖左)和弟弟。新華網發 朱俊攝

  智慧駐村行,提質促增效

  車繼續沿着河谷往前行駛,一側是陡峭的山壁,一側是冰封的河水,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司機,也不敢在這裡懈怠,不久抵達那曲市色尼區尼瑪鄉。雖然路途險阻,但是羅翰卻顯得興奮。“這個鄉是我們‘智慧駐村&&’的試點鄉,首次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創建了‘智慧駐村&&’,以‘一屏聯全村,一網治全村’的現代化治理模式,達到無紙化辦公、不出門參會、全村治理一屏知曉的工作模式。”

  尼瑪鄉亞裏果村委會,是“智慧駐村&&”的“誕生地”,駐村幹部孫祖剛是該&&的開發者。他説:“尼瑪鄉每個自然村之間的距離遠,遇到冬季下雪,村幹部去鄉里開會路途遠路況差,有緊急事項時常常受到惡劣天氣的阻礙,民眾的信息也通過紙質匯集和整理,統計效率低。”

   /Users/a151900/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109213507/output_1.pngoutput_1

  那曲市色尼區尼瑪鄉亞裏果村“智慧駐村&&”。新華網發 朱俊 攝

  鋻於此,羅翰提出能不能通過現代科技的方式,提高駐村工作效率,減輕基層工作者的負擔,讓鄉村振興的成果“看得見”。第十三批駐村工作隊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可用資源,發揮個人特長,“智慧駐村&&”由此在尼瑪鄉孕育並生根落地。尼瑪鄉桑日塘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李豪傑對此深有感觸:“自‘智慧駐村&&’建立之後,加強了鄉和自然村的&&,方便駐村幹部開展工作,數據整理和分析工作更加高效準確。每戶村民的家庭個人信息,牛羊養殖情況,就業情況都在屏幕上,減少了紙質的使用,既環保又省錢。”

  離開時,羅翰指着路邊的路燈和攝像頭説:“未來,這些設施也將納入‘智慧駐村&&’的調控範圍,不僅用於信息收集,還可以服務民生保障和警務管理。”

   截屏2025-01-22 11.51.41

  那曲市色尼區尼瑪鄉桑日塘村“智慧駐村&&”。新華網發 朱俊 攝

  回到那曲市時,天已暗下。“接下來我們還要‘回頭看’,堅持每月146個村(社區)全覆蓋1次督導檢查,解決牧區民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智慧駐村&&’在羌塘草原落地生根,形成數字化時代的鄉村治理新模式,確保第十三批駐村工作隊為那曲民眾留下實實在在的成果。”羅翰説。

【責任編輯: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