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東九月秋意濃,瀾滄江畔文脈興。當千年唐卡的礦物顏料遇上鄉村振興的時代命題,一場跨越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對話,在昌都市卡若區徐徐鋪展。9月29日,昌都市卡若區唐卡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交流會在卡若區大廈負一樓報告廳圓滿落幕,來自區內外的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企業代表齊聚一堂,以唐卡為媒,共探文化傳承之道,共繪鄉村振興新篇。昌都市政協副主席、昌都市文聯名譽主席圖嘎;昌都市委常委、卡若區委書記鄧文昌出席交流會。
本次交流會堪稱一場“思想與藝術的盛宴”。主旨發言階段,中央民族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志教授,西藏唐卡協會會長阿旺晉美教授,勉薩畫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羅布斯達先生,昌都市文聯名譽主席圖嘎主席,嘎瑪嘎赤畫派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嘎瑪德勒,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劉冬梅教授分別發言,從歷史脈絡到當代實踐,從藝術特色到産業路徑,為唐卡賦能鄉村振興勾勒出清晰藍圖。
專題發言環節,故宮博物院文保標準部副主任方小濟博士、康勉薩畫派西藏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曲雄澤仁,中鐵科學研究院集團公司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張震一,成都行界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磊,樂澄智庫合夥人楊恒,各抒己見,聚焦唐卡文化産業的實踐路徑,碰撞出跨界融合的火花。
文脈需以典籍留存,智慧當以著作傳承。交流會現場,《西藏昌都嘎瑪嘎赤畫派唐卡遺存保護與技藝傳承》新書發布儀式成功舉行,並將新書贈予與會嘉賓代表、畫師、學生等,讓唐卡文化的智慧以書籍為載體,在更廣闊的天地間流轉。
活動期間,相關專家赴卡若區嘎瑪溝,參觀嘎瑪嘎赤畫派唐卡傳習所、康勉薩畫派唐卡傳習所、金屬手工藝鍛造傳習所、嘎瑪民族配飾傳習所、嘎瑪丹薩寺、卡若區非遺展館等。
活動主辦方&&,卡若區作為首批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地區,嘎瑪嘎赤、康勉薩兩大國家級非遺唐卡畫派,既是鐫刻歷史的文化瑰寶,更是驅動振興的産業支柱。未來,卡若區將以唐卡為紐帶,深化各方合作,讓千年唐卡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文化引擎”,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書寫西藏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更多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