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曲水·共治增效——高原雪域繪就生態宜居新答卷-新華網
新華社簡介 新華網首頁中國政府網 公司官網 新聞熱線:0891-6282560 投稿郵箱:xhwxzpd@163.com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5 06/09 17:41:50

吉美曲水·共治增效——高原雪域繪就生態宜居新答卷

字體:

  雪山為屏

  綠意為卷

  藍天澄澈

  雲朵似哈達般低垂

  襯得曲水縣城的畫卷格外明媚

  歷經歲月洗禮的藏式石墻、絢麗的窗楣彩繪與嶄新的瀝青道路、齊整的花箱綠帶相映成趣。這份和諧,非天然饋贈,而是曲水兒女以“繡花精神”與“共治實踐”精雕細琢的成果。曾經的這個縣城,如今正向世人展示着“傳統神韻”與“現代舒適”完美融合的生態宜居新答卷。

  痛點變起點:邊巴的記憶與現實的“蝶變”

  今年40歲的邊巴大哥,是縣城變遷的活記錄。站在家門口平整開闊的小道上,他忍不住感慨萬千:“瞧瞧現在,路多好走!你怕是想不到以前是啥樣……”他的話匣子打開了老縣城的記憶:“最難捱的就是下雨天!門口這路啊,簡直成泥塘。坑連着坑,洼套着洼,出門一趟,褲腳鞋子沒個乾淨。最怕車來,轟隆一聲濺起的泥漿,能糊你半身,新衣裳當場報廢,回家還得費勁搓洗。”邊巴的描述是創城前街巷的縮影:雜物隨意堆積阻塞通道,生活污水混着雨水在低窪處滯留,原本精美絕倫的藏式雕花窗欞,無奈湮沒在“蜘蛛網”般橫七豎八的亂拉電線中,徒留黯淡。

  “3377”繡針引線

  共治力量重塑城市肌理

  困頓與期盼中,“城鄉環境‘3377’問題整治機制”應時而生(聚焦三亂堆、三亂圍、七個臟亂、七個無序)。這套精細化流程如精準的繡花針,穿透治理難題,牽引起全民參與的絲線。

  一串數字 丈量整治韌度與深度

  全民皆“兵”的共治力量。累計動員組織黨員志願者、青年志願者、巾幗志願者、居民群眾、商鋪經營者等萬餘人次,掀起了全民動手清家園的熱潮,“美麗曲水,我的責任”深入人心。

  硬核開路的機械保障。調用挖掘機、裝載機、清運車等大型設備200余&次,集中火力攻克陳年垃圾堆、黑臭水溝等“頑固堡壘”。

  由表及裏的深度清潔。清除衞生死角萬餘處,徹底告別“藏污納垢”;安全轉運積存垃圾1.53萬噸,消除環境頑疾;規整亂堆亂放點24處,公共空間瞬時通暢有序。

  添彩提質的“繡花”匠心。更換枯死老弱行道樹與花灌木3萬餘株,點染街頭巷尾生機;為建築工地增設統一、美觀的圍擋3000余米,在隔絕揚塵的同時也成了城市風景線。每一株綠植的新生,每一寸圍擋的延展,無不體現治理的匠心。

  長制管長遠

  責任到人+空間煥新釋放持久魅力

  機制是骨架,長效是靈魂。曲水創新探索管理下沉:

  “路長”“所長”掛牌履新。一條條主幹道、一處處背街小巷,乃至一座座公廁,都有了清晰的“守護者”——“路長”、“所長”(公廁所長)身份、職責與&&方式公開上墻,接受監督,真正實現“路有人看、事有人管、責有人擔”。

  頑疾根治變點睛之筆。昔日的城市“牛皮癬”被精準施策:

  “拆違透綠”顯風骨。數處違章建築成功拆除,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更如同拂去明珠上的塵埃,讓飽經滄桑的藏式古建群落重展其原有的天際輪廓線和磅礡氣韻,陽光再無阻礙地灑滿雕梁畫棟。

  “小微空間”大民生。曾經車流交匯、雜亂無章的城進城三角拐彎“瓶頸地”,通過“小微空間”改造計劃完美逆襲——搖身變為象徵和諧的“民族團結公園”成為周邊各族居民日常打卡、交流交融的幸福樂園。巴掌大的空間,繪就的是共治共享的大智慧。

  辯證法書寫未來

  高原城市治理的“曲水範式”

  從“泥濘路”到“清平巷”,從“蜘蛛網”到“天際線”,從“臟亂角”到“幸福園”,曲水的治理實踐深刻踐行着一個辯證法——

  是“破”與“立”的辯證法。破除了無序雜亂的生活慣性,建立起精細管理的長效機制。

  是“傳統”與“現代”的辯證法。珍視並凸顯藏族建築文化的靈魂底色,融合了共治共享理念、智慧管理手段等現代治理精華。

  是“共建”與“樂享”的辯證法。依靠組織引領、黨員帶頭、全民參與,最終實現環境提質、文化增輝、民心凝聚的三重福祉。

  曲水以“共治”針腳密織管理網絡,以“繡花”精神提升治理精度,用實實在在的變化昭示:在曲水,生態文明與民生福祉可以同頻共振,古老傳統與現代治理能夠相得益彰。一條既富民族特色、又具時代氣息的高原生態宜居縣城發展之路,在曲水的探索下正愈發清晰而堅實。這不僅是城市面貌的升級,更是高原城市治理智慧與宜居夢想的一次深情書寫。

【責任編輯: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