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報整版刊發:奪底街道黨工委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勢能 構建“一核兩翼三驅”新格局-新華網
新華社簡介 新華網首頁中國政府網 公司官網 新聞熱線:0891-6282560 投稿郵箱:xhwxzpd@163.com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4 09/27 18:10:07

西藏日報整版刊發:奪底街道黨工委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勢能 構建“一核兩翼三驅”新格局

字體:
  基層治理關係到人民生活幸福和社會長治久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基層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做好基層治理效能大提升戰略,奪底街道黨工委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聚焦“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推進“四個創建”,圍繞當好“七個排頭兵”奮鬥目標,錨定“五區建設”,緊扣拉薩市“五項工程”和城關區“五五工作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改進作風,狠抓落實,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積極構建“一核兩翼三驅”基層治理新格局,即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陣地建設與網格管理為抓手,以居民“自”治法治“妙”治智能“巧”治為驅動力,創立服務品牌,不斷完善基層治理體系,進一步激發基層動力、社會活力、治理合力,助力基層治理新騰飛。

  

  
  黨建引領聚合力 築牢服務“精兵營”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奪底街道黨工委在完善基層治理體系中,注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使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作用不斷得到強化和鞏固,讓基層黨支部成為主心骨,讓黨員成為領頭羊,讓各方力量成為生力軍,形成治理大聯動格局。

  組織動能精細化。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網格(小區)黨(總)支部—樓院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構建街道黨工委統籌、社區黨委管理、網格黨支部落實、樓院黨小組兜底、黨員中心戶協助的閉環運行機制,確保指揮順暢、信息對稱、責任清晰、運轉高效。截至目前,共設置網格黨支部10個、網格黨小組5個,樓院黨小組32個,黨員中心戶43個,網格黨組織更健全、更完備。

  村居班子活力化。對村居兩委進行優化調整,選優配強治理隊伍“頭雁”。全面優化年齡和學歷結構,注重隊伍理論高度,嚴把隊伍實戰水平,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全方位推動基層治理幹在實處,走在全區前列。今年年初村居改選後,村居“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5歲,90後比例超70%,其中,本科學歷7人、佔比14%,大專學歷12人、佔比24%。

  圖片

  奪底街道洛歐村致富帶頭人尼瑪次仁和家人舉行升國旗儀式,喜迎新中國成立75周年。
  能力提升精準化。實施隊伍工作實戰能力大調研,結合各級人員實際需求,開展針對性大練兵。建立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和專職社工“雙向發展”機制,通過開展“強基提能轉作風”培訓,大力發展社工黨員並納入社區“兩委”後備力量,強基固本,激發社區工作者的活力,促進全員工作動力。桑伊社區通過開辦“素能提升班”、開展“活動主理人”扶持計劃,提升社工業務素質能力,培育“五強社工”,鍛造出一支“想服務、懂服務、能服務、會服務”的社區服務隊伍,打響奪底基層隊伍品牌。
  陣地建設強規範 煉就惠民“硬功夫”

  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要向基層下移,落到城鄉社區,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把城鄉社區黨組織和便民服務中心作為新時代基層治理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奪底街道黨工委以基層組織活動陣地建設為重要抓手,將基層組織活動場所打造為村民辦事服務中心、黨員活動陣地、政策宣傳窗口、學習培訓課堂、公共服務&&,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和黨員服務能力,為基層治理提供堅強的基礎保障。

  治理陣地更健全。奪底街道黨工委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進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和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等三個中心的一體化&&建設,推行“1141”工作法。2023年11月實現實體化運轉,規範設置“一廳六室”(群眾接待大廳、矛盾糾紛調處室、心理諮詢室、法律諮詢室、集中教育室、社區矯正人員宣告室、監控研判室),實現群眾“進一扇門,解百般事”目標;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兩企三新”黨建工作,設立“愛新驛站”,解決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戶外勞動者面臨的飲水難、休息難、充電難等問題,通過組織聚力、服務聚能、關愛聚情,不斷擴大組織覆蓋面,全力助推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走深走實。

  

  在奪底街道“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接待來訪群眾。

  服務陣地更親民。奪底街道黨工委打造深耕細作,共建、共治、共享的“鄰里農場”,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強大動能,以“鄰里農場”為切入點,為轄區內各單位、各族群眾搭建交流&&,讓鄰里之間在一次次澆水、施肥中拉近距離,在蔬菜播種到收穫的過程中,鄰居們也從陌生人變成熟人;街道黨工委充分挖掘當下轄區群眾的實際需求,依託黨群服務V站,拉近黨組織與黨員、社區與居民群眾之間的距離,以“小站點”撬動“大民生”,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依託洛歐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轄區內更多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充分滿足老年長者“老有所學、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精神需求;桑伊社區以“新暉暖陽”為主題,按照社區空間共享理念,集合居民社交、城市文化、便民服務等屬性,設置社區食堂、托幼中心、藝術共享空間、情緒解壓室等功能場景,開設國學課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完成黨群服務中心“去行政化”改造,打造成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陣地。

  

  桑伊社區開展“國學課堂進社區 傳統文化潤童年”活動。

  功能建設更便民。奪底街道黨工委持續推進村居“全科社工”建設,合理結合市民需求及各項窗口功能優勢,將多個窗口多人負責的服務事項,整合為由一名全科社工一“窗”辦理的服務模式;持續推進村居“去行政化”建設,在規範化建設標準上,結合陣地實際,深入開展掛牌整治清理工作,對下轄各村居機構標識牌、功能標識牌、制度牌、公示(告知)牌等牌子都進行了摘除,只保留“一標四牌”,實現功能分區規範化、科學化、便民化,讓基層陣地成為幹群之間“連心橋”、鄰里關係“同心鎖”。開展掛牌整治清理工作以來,奪底街道各村(社區)平均減少掛牌22塊。目前,6個村(社區)全部整治到位。

  奪底街道黨工委組織轄區各民族群眾代表歡聚一堂,舉辦“中秋月圓、石榴籽紅 、祝福祖國”茶話會。
  網格建設出新招 精進管理“軟實力”
  網格化管理是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載體。奪底街道黨工委結合實際,積極完善網格化管理,努力實現“一張網格托底、一個&&調度、一套體系保障”,全面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
  網格部署一體化。按照“全域管理、科學劃分、精細管理”的原則,將轄區優化調整為42個綜合網格和17個專屬網格,積極推行“一網統管、多網合一”模式,推動網格管理實戰化運行。

  網格力量全能化。着力抓好“1+4+X”網格力量配備,截至目前,配備網格長28名、網格員52名、網格指導員31名、網格民警13名,實現所有網格工作力量全覆蓋,同時將物業、社區工作者、報到在職黨員、離退休幹部職工等吸納進網格中,規範網格管理,抓實網格員社情民意蒐集、矛盾糾紛化解、法律法規宣傳、治安巡防、公共便民服務、維護社會穩定、重點人員協管等“七大員”職責,建立網格員常態化“信息格中採、人在格中管、事在格中辦”工作機制,全面熟悉民情、&&群眾,確保網格底數清、情況明、信息準。

  網格服務零距離。全面推行“支部建在網格裏,服務下沉家門口”的共治理念,積極打造“黨支部+網格+志願服務”模式,以網格員認識群眾、群眾認識網格員、網格員帶動群眾之間相互認識為目標,探索推行網格員與群眾“三個認識”活動,着力打造鄰里互助的“熟人社區”,切實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以網格員入戶、服務上門、定向關懷為目標,站在群眾立場想問題,帶着感情辦好老百姓關心的事,維巴村按照“一核三微”工作模式,以“微網格”為橋梁,服務群眾。微網格架起連心橋“早敲門晚看燈”守護安康;桑伊社區開展“布穀響鈴”志願服務行動打造“一戶一員”的定向關懷模式,網格員在日常走訪過程中,以“訂單式”服務方式,針對性關注轄區內的孤寡老幼,主動上門陪伴傾聽群眾訴求,代理代辦民生事項,最大限度解決孤寡老幼生活上的難題,有效拉近網格和群眾的距離。
  居民“自”治顯風采 創建奪底“文工團”
  基層的事雖小,但涉及千家萬戶。凡是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奪底街道黨工委都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讓群眾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實現基層行政管理與群眾自治的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推動基層治理規範、有序發展。

  

  在維巴村秋收現場,奪底街道工作人員為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組建自治“新幫手”。吉祥社區組建“吉祥阿媽啦”志願服務隊,深入轄區、樓棟和居民家中,活躍在風險排查、社情民意蒐集、矛盾調解、文明勸導、幫扶困難群眾、法律政策宣傳等一線,成為社區網格黨組織的“千里眼”“順風耳”“好幫手”,協助網格全力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後一步”。今年以來,“吉祥阿媽啦”志願服務隊及時攔截了一名進京上訪人員、成功制止了一起非法義診活動。

  

  吉祥社區工作人員與“銀發”志願服務隊老黨員志願者交流工作心得。

  壯大街道“文藝團”。吉祥社區組織轄區退休老黨員、老年居民等文藝愛好者組成“銀領合唱團”,目前已有40余名成員,平均年齡52歲。街道根據合唱團的需求,為合唱團安排在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舞蹈室進行學習和排練,並邀請西藏大學藝術學院聲樂老師進行指導教學,為合唱團提供了良好的排練和表演環境,豐富老年人業餘文化生活,增進鄰里間的感情。

  創新建設“議事亭”。吉祥社區積極探索推行“議事聚民心、&&連鄰里”黨群服務模式,加大社區組織融合、資源融合和服務融合,在北郊花園小區內建立“吉祥議事亭”,每週五轄區居民自發開展議事協商,圍繞小區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通過居民議事協商,增劃機動車停車位121個、非機動車集中停車位4處、安裝微光路燈27盞,成功解決桑伊路段停車難、停車不規範和居民夜間回家路面亮化等問題。

  

  吉祥社區在“吉祥議事亭召開議事協商會,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法治"妙"治促穩定 打造奪底“解憂團”
  民之福祉,法之所繫。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奪底街道黨工委用法治精神引領社會治理,把社會治理納入法治軌道,完善各項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做好普法教育、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基層和諧穩定。
  首創特色品牌“卓瑪調解室”。圍繞“一體化運行、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工作思路,打造“卓瑪調解室”民族特色調解品牌,採用“1+3+N”調解工作模式,設立“每週法律日”,實行街道、村居法律顧問每週一天坐班制度,為群眾解答法律疑惑,化解矛盾糾紛。同時,將“12345”市民熱線中較複雜的糾紛工單,通過綜治中心流轉給各網格,讓矛盾化解在網格,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今年1月,4位農民工來到街道矛調中心,反映50位工友近80萬元的勞務費被承包方拖欠的問題,在“卓瑪調解室”多次調解和幫助下,50位農民工成功追回勞務費,一場即將發生的訴訟被順利化解。截至今年5月,“卓瑪調解室”受理糾紛78起,成功化解77起,一起因徵地拆遷糾紛案件正在跟進中。

  打造西藏首家沉浸式“妙法解憂”普法驛站品牌。奪底街道黨工委積極與拉薩市司法局對接,推動“普法驛站”落地。“妙法解憂”,按照“能諮詢、可學習、有專家”的標準,設置志願者諮詢&,配有視頻宣傳&&和法律圖書專櫃,擺放相關學習資料以及憲法、民法典等普法讀本和各類法治宣傳材料,讓法治觸手可及。同時,增設靈活性法律課堂,邀請知名法律專家定期走進基層對村居法律明白人開展法律知識、調解技能等專業培訓,助力法治奪底建設。截至目前,“普法驛站”為轄區群眾提供法律諮詢和援助40余次,培育“法律明白人”12名,開展普法專題宣傳10場,惠及群眾1000餘人次。

  多措並舉創建法律解憂&&。積極與城關區委政法委、城關區人民法院、城關區人民檢察院等單位對接,利用“三官兩員”(法官、檢察官、警官,調解員、網格員)、村居法律顧問、法院遠程調解等資源,設立“法學會基層服務站”“訴源治理工作站”“民事支持起訴崗”,“兩站一崗”法律解憂&&,助力提升基層法治建設,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維巴村與拉薩和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土地糾紛案件、巴斯村和劉某土地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通過法律手段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今年5月,奪底街道訴源治理工作站通過“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的方式,成功化解一起歷史遺留共計54600元的勞資糾紛案件。
  智能"巧"治強效能 當好奪底“智囊團”
  奪底街道黨工委在基層治理中全力打造服務全域治理的基層信息&&,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雪亮工程”全域化。奪底街道大工委與拉薩城北電信公司合作打造“一體化治理&&”項目,在轄區各主要路段、重點目標單位、治理難點區域布控各類高清探頭100個,同時,鏈入公安“雪亮工程”系統,推進公共區域視頻監控資源聯網共享,基本實現“全域覆蓋、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自建成以來,依託數字鄉村&&和綜治一張網建設,協助公安機關破獲數起案件。

  基層服務AI化。與轄區大工委成員單位城北電信公司對接後,在轄區重點區域,安裝智能AI 、煙感、氣感等設備共20處,實現基層治理“人防+技防”,通過AI智能預警應用,為街道治安、消防安全等管理增加智慧力量。在徵求轄區高齡老人的家人同意後,在老人房屋的客廳安裝AI紅外感知,協助解決高齡老人照料看護難題,用科技守護老年人安全。

  “布穀普法”聲韻化。桑伊社區立足居民多元化需求,積極創新&&服務群眾渠道,以“線上直播”為載體,依託“布穀普法”直播間,創新打造“直播+”便民服務新模式,將社區治理、法律知識等引入網絡直播,讓網絡直播為基層治理“擴能增效”,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不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事關黨的執政基礎,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奪底街道黨工委將持續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堅持人民立場,深化“一核兩翼三驅”基層治理新格局,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築牢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為實現基層和諧穩定注入磅礡力量。

【責任編輯: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