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嘉賓訪談 >>訪談直播

訪談直播

何東平:尤良英是接地氣的典型 她的善良最打動我

日期:2015-10-19 主持人:李雪
  • 【17:50:32】

    主持人

    各位網友上午好,歡迎您點擊由新華網新疆頻道和兵團網聯合推出的訪談節目。兵團第一師十三團女職工尤良英的先進事跡一經媒體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今天在兵團也召開了尤良英先進事跡的理論研討會。我們專程來到了會議現場。此刻非常有幸邀請到了今天的參會嘉賓——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何總您好。
  • 【17:50:46】

    何東平

    你好。
  • 【17:52:09】

    主持人

    非常歡迎您來到新疆做客。我們知道前不久中央、自治區和兵團媒體都對尤良英的事跡進行了採訪報道,光明日報在這次報道中,包括前期的策劃和後期跟進上做了哪些具體安排?請您介紹一下。


  • 【17:56:13】

    何東平

    好的。首先講一下援疆幹部的制度,援疆幹部的制度很好,它加強了內地和新疆的聯繫,促進了北京幹部和新疆幹部的交流。我們有一位到新疆工作的援疆幹部,他在兵團日報當副總編輯。他到了新疆以後廣泛了解兵團的上上下下,包括各個師和基層連隊的情況,從中提供了寶貴的資訊,就是尤良英同志十年來一直持續不斷的幫助維吾爾族弟弟。尤良英同志本人也多次講過,但是知道的人還是不多。所以我們這位援疆幹部把它寫成一個報告送到光明日報社。我看了這個報告以後,覺得有責任把尤良英的事跡報道好,所以我們向上級報告,上級非常重視,把她作為全國重大典型,要求中央媒體和各地媒體都集中報道。

    剛才你講到了策劃過程。我們想,深入到尤良英生活環境中去仔細採訪這是最好的策劃。要講好故事,要把尤良英幫助維吾爾族兄弟的故事講好,這是最重要的。講故事要講出真情,把他們十年交往當中互相支援,互相理解,共同提升的故事講好。一開始要求光明日報駐新疆記者站第一時間採訪,很巧的是我們決定要採訪的時候,電話打到駐新疆的記者站站長那裏,他離尤良英工作的地方只有30公里,所以馬上趕過去很快做了採訪。所以我們發現了這個典型,受到了兵團的關心,兵團也給予了我們特別的信心。我們的採訪是深入到尤良英工作的地方去,得有一些先決條件才談得上策劃和率先進行報道。

  • 【17:56:24】

    主持人

    尤良英的事跡如今是家喻戶曉了,您覺得她身上哪些地方或者是她做的哪些事情最打動您呢?
  • 【17:57:02】

    何東平

    我們在接觸尤良英事跡的整個過程中,一遍遍看材料。最受感動的是尤良英身上表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善良,從內心涌現出來的善良。她橫穿沙漠到了買買提家裏的時候,看到他們家庭的情況,心靈受到巨大的觸動,下決心不需要對方還錢,而且還要幫助對方脫貧。這一點是讓我最感動的。她在自己的民族兄弟碰到困難的時候,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兄弟考慮,我覺得她的善良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品質,也是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最感動我。


  • 【17:57:37】

    主持人

    尤良英做的事情並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一些非常平凡的事情,但是我們將她樹立成為典型人物。您覺得為什麼要樹立這樣一個典型呢?在社會上起到了怎樣的一個示范作用呢?
  • 【17:58:51】

    何東平

    對,你問的很好。我覺得尤良英可貴的地方,最感動人的地方在于她是從大地生長出來的,她是每天普普通通過日子的人當中涌現出來的典型,是老百姓生活的反映。她無法拔高,也無法復制,她就是生活的反映。所以她在組織生産,缺乏勞力,需要民族兄弟幫助,從勞務關係的需求當中來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她帶有很好的示范性,能夠啟發別的老百姓也像她那樣做。就是人人都可以學,她不是高不可攀,不是高大上的典型,她是接地氣的典型。
  • 【17:59:12】

    主持人

    尤良英其實是重慶人,不是土生土長的兵團人,但是從她身上卻體現出很多兵團人可貴的品質。透過她的事跡,何總您給我們説説您對兵團人以及兵團精神有著怎樣新的理解和認識呢?


  • 【18:00:20】

    何東平

    説到兵團精神,從這麼長時間和兵團的同志交往,到兵團來學習、採訪和開會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兵團精神從根本來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是我們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當中凝聚起來的精神。其中包括大局意識,一家親的意識,我覺得這是兵團精神的集中表現。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要求的是首先要為邊疆人民辦事情,我覺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兵團精神的精髓。所以尤良英正是這在這樣一種環境當中接受這種精神的熏陶成長起來的,她雖然不是新疆人,是從重慶到兵團的一名普通職工,但是她在這個大熔爐裏一步步提升自己,受到很好的塑造。所以她身上具有兵團人所共有的大局意識、全局意識、民族團結意識,在她身上體現的正是兵團人最可貴的地方。
  • 【18:00:37】

    主持人

    何總,今天召開尤良英事跡的理論研討會,您在會上做了發言,也見到尤良英本人。通過這次會議,您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 【18:02:02】

    何東平

    在這次的會上我們聽了專家學者和尤良英本人的發言,大家一起談怎麼認識兵團精神,怎麼認識尤良英的事跡。9月30日我在國慶招待會上見到了尤良英,當時她剛剛受到總書記的接見,非常興奮,聽説要開研討會,她也非常高興,所以對這次研討會也是期待已久的。會上聽了大家的發言,我深深地體會到尤良英精神需要進一步提煉,還要上升為理論,還要加以整理。兵地團結,兵地融合,軍民團結,軍民融合,民族團結,民族融合,這些都需要做各種扎扎實實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媒體、政策研究、理論研討、宣傳文化係統的合作,大家一起通過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尤良英這個先進典型人物,挖掘背後的精神資源,要把這個資源整合好,要把這個事跡背後的精神內涵挖掘出來,加以整理,將來更好的指導我們的實踐。


  • 【18:02:34】

    主持人

    何總,您作為一名非常資深的媒體人,我們向您請教一下,在對尤良英這樣的典型人物的報道中,尤其是在當前媒體融合的趨勢下,光明日報有哪些好的經驗和做法?請您給我們提一些建議,如何利用好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的方式,來取得更大的傳播效果呢?
  • 【18:04:28】

    何東平

    你問了一個我們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媒體在新技術革命的浪潮當中,既面臨著挑戰,也碰到了大好的機遇。光明日報在新技術革命浪潮中深深體會到這場浪潮給我們帶來的推動。尤良英事跡,我們向上級反映,這也是一種媒體行為,但更多是向受眾宣傳。受眾既有老一代知識分子,就是過去多年來喜歡閱讀光明日報的知識界的讀者,但也有很多80後、90後年輕人。他們接受媒體的方式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讀屏比讀報紙要多,看移動終端比看PC機要多,他們一天大量的時間花在微博當中,碎片化的時間都在看智能手機。怎麼能讓這批年輕人也接受媒體宣傳,這是我們上上下下很關心的問題,也是投入了大量的力量來解決的問題。現在微信、微部落格戶端都開足馬力宣傳尤良英事跡,所以這些年輕人也很了解。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來説,這種方式的宣傳,也創造好多新的記錄。比如閱讀量點擊率大大超過報紙的發行量,現在報紙發行量80多萬,但是網上的點擊率經常是上百萬、上千萬,這個數量是無法估量的。所以我們覺得,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宣傳典型人物也要出新,要簡短,接地氣,比如説用各種秒拍的方式,很短的視頻,包括把他的言論作為一條條微博發出去,在微信上體現互動,突出各種各樣的生活細節,這是大家喜歡看的。
  • 【18:04:44】

    主持人

    您這番話給了我們很多啟發。今天由于時間關係,我們的採訪就到這裏,非常感謝何總接受我們的專訪,也祝您此次新疆之行愉快順利。


  • 【18:04:52】

    何東平

    感謝你們組織這麼好的話題,組織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謝謝。
  • 【18:05:19】

    主持人

    感謝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訪談直播

何東平

何東平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