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額敏出發,汽車沿着邊境公路前行,途中一晃而過的除了荒野還是荒野,偶有飛鳥掠過。顛簸中迷糊了一覺又一覺,抬頭看到白樺林,吉木乃縣到了。走進薩爾烏楞村委會,熱鬧的大廳沙發一側端坐著一身“迷彩服”——臉色黝黑、身材壯實、一臉生澀拘謹。
被譽為“中哈邊境第一村”的薩爾烏楞村位於中哈邊境,最近處距離國界線不到100米,轄區邊境線長16公里。該村有戶籍人口110戶、258人,常住人口有43戶,基本家家戶戶都有一名護邊員。
“一根馬鞭子代代傳下去,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這是流傳在薩爾烏楞村的一句順口溜。住在界河邊,種田放牧護國土,世世代代守邊關,這是50歲賽力汗·吾拉孜汗的人生寫照,也是薩爾烏楞村人的生活常態。
自從接過父親手裏的馬鞭成為一名護邊員,十幾年過去了,無論嚴寒酷暑,賽力汗始終牢記守邊護邊責任光榮,使命重大,“打小目睹父輩們早出晚歸,為國守邊護邊使命感早已刻在血液裏。”
“最難忘的是冬天巡邊,一次,我和同事三個人冒着十級大風在漫天大雪裏進行日常巡護,風雪太大,面對面都看不到對方的臉。三個人手拉着手,相互鼓勵,在比腰還要深的大雪裏艱難行走,那一百米走了近一個小時。”賽力汗記不清多少次在暴風雪裏巡護,大家約好走丟了的人就原地不動,等待其他人原路返回尋找。惡劣天氣下,誰也不能掉隊。
雖然辛苦,但賽力汗卻以工作為榮,身上的工作服隨時保持乾淨整潔。他把巡邊守邊當成自己的事業,現已累計巡邊近萬公里,常態化協助派出所開展巡邊踏查近千次。
“現在條件好呀,寬敞明亮的房子,熱水器、抽水馬桶要有盡有,和城裏一樣,以前哪敢想啊。”説起現在的變化,賽力汗的眼睛裏溢出笑容,每天巡護回來,洗個熱水澡,所有的疲勞都趕走了。如今,村上的旅游紅紅火火,賽力汗·吾拉孜汗也靠山吃山,吃上了旅游飯。一家人齊上陣,把家裏製作的麵包、餅乾、當地特色奶製品拉到景點門前售賣,深受游客歡迎,一年也有不少收入。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守邊防。”採訪要結束時,他突然冒出一句,也是採訪過程中他主動説的唯一一句。這是他的信仰,質樸而熱烈。(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