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勞動譜寫新時代“幸福之歌”——新疆勞動者素描-新華網
2024 05/01 12:11:00
來源:天山網-新疆日報

用勞動譜寫新時代“幸福之歌”——新疆勞動者素描

字體:

  勞動譜寫時代華章,奮鬥創造美好未來。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評選結果揭曉,新疆6個集體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4名個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1個集體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他們是來自各行各業的行家裏手,更是新疆勞動者的優秀代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繫勞動者,多次在重要會議、重要場合圍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等發表重要講話,以崇高禮遇褒獎勞模,營造向勞動模范致敬、向先進楷模學習的良好氛圍。

  天山南北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激發奮進力量,以主人翁的責任感,在平凡崗位上發光發熱,讓幸福日子更甜更美。

  科技創新 競相綻放光芒

  眼下,天山南北春耕生産如火如荼。4月30日,裕民縣裕騰農牧業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派忙碌景象,在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的激勵下,大夥幹勁十足,商量著把新研發的葫蘆籽烘幹機配量生産事宜提上日程。“我們車間的46人都是農民,能獲得這項榮譽,去北京領獎,真是太激動了。”從北京領獎歸來的車間主任焦興旺依然沉浸在興奮中。

  年近50歲的焦興旺是當地家喻戶曉的“農民發明家”,一直在探索農機與農藝結合之路,堅持研發農業全自動作業機械,先後獲得了14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而他主導研發的多項技術更是得到了村民的認可,農作物産量也顯著提高。

  “我們要轉變思想、敢為人先,跟上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在提高農業生産效率上不斷創新,提高生産力。”他説,要讓他們的創新成果,在田間綻放光芒。

  《一種高品質新疆機採棉生産方法》《以機採棉為原料的無地膜污染棉紗生産方法》《一種低機械損傷的機採棉加工生産方法》……一張張國家發明專利證書、獲獎證書、獎章,擺放在新疆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田立文的辦公桌上。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新疆棉花産業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田立文説。30年來,他始終堅持從棉農需求出發,不斷解決棉花生産中面臨的各種難題,多項研究成果創造了新疆棉花生産的奇跡,填補了國際空白。

  目前,田立文和他的團隊已經形成從品種選育、棉田管理,到採摘、加工,再到紡紗的覆蓋機採棉生産加工全産業鏈的技術體係。“能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感受到全社會對科技工作者的重視,給了我更大的動力。”田立文説,未來將一如既往投身農業領域科技創新,始終將農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愛崗敬業 傳遞榜樣力量

  踏踏實實做事,勤勤懇懇工作。廣大勞動者在平凡崗位上默默付出,讓勞動和奮鬥成為不變的時代強音,勞模精神代代相傳。

  “從事鐵路客運工作20年,總是盡力做好每一趟行程的服務,這次能到北京領獎,對我來説是認可,更是鼓勵。”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庫爾勒客運段列車長米爾班·艾依提激動地説,要把這份榮譽和肯定轉化為工作的動力,繼續為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旅客做好服務。

  44歲的米爾班一直堅守在客運一線。2017年3月25日,烏魯木齊至和田“民族團結一家親號”特快列車開行,她和同事就把這趟列車當成流動的民族團結陣地,在講述民族團結感人故事的同時,還搭建起幫農助農的橋梁。

  2020年,得知沿線村民家中核桃滯銷,米爾班在列車上開辟“流動巴扎”。列車還沒到達終點站,核桃就賣完了,有些還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她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被編入了歌舞劇《幸福的金火車》,在北京、烏魯木齊等地上演。“能為更多群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覺得很滿足。”米爾班説。

  新時代必是大有可為的時代。無論是鄉村振興的田間地頭、嚴謹有序的科研院所,還是準備“通車”的獨庫公路……到處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勞動景象。

  4月30日8時許,伊犁公路管理局尼勒克分局公路養護工吐爾遜江·吐拉洪提著泡麵和暖瓶上了除雪車,“中午往返吃飯太浪費時間了,天氣熱了,大家都盼著這條路通車呢,我們得加把勁。”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吐爾遜江·吐拉洪幹勁更足了。

  每年5月,吐爾遜江和同事們都面臨著50多公里的除雪重任,以及在海拔3500米高涎流冰路段的除冰重任。只有當除雪、除冰任務完成時,獨庫公路才能以最美的姿態迎來八方遊客。“路剛清出來,又下了一場雪,我們就接著幹。”吐爾遜江從無怨言。

  在風雪中打通積雪路段救援被困遊客、推開積雪給當地牧民送去必備物資、給困難人員捐款……在這條路上,吐爾遜江的故事很多。“勞動者最光榮,新時代不會辜負勞動者,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勞動來創造。”吐爾遜江説。

  凝聚合力 厚植發展沃土

  4月30日,在中國石油塔裏木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銀濤,正在組織開展富滿油田相關工作的研究。“科研工作要有不服輸的勇氣,要有長期的積累和思考,也依賴于集體智慧。”張銀濤説。

  2023年5月30日,我國首口萬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在富滿油田開鑽,吹響了進軍深地的衝鋒號。38歲的張銀濤和他的團隊鎖定深地科學探索的新目標,奔向能源報國的新賽道。

  張銀濤帶領平均年齡29歲的科研團隊扎根一線,挑戰超深層世界級勘探開發難題,創新發展了走滑斷裂控儲成藏地質理論,攻關形成了斷控儲層描述技術,解決了超深斷控碳酸鹽岩油氣勘探開發係列技術難題,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獲得了一係列重大發現。

  成立工作室、創建科研團隊……是各單位、企業培養産生勞模、弘揚勞模精神、發揮勞模作用、引導廣大勞動者創新發展的有效平臺。

  在重慶、深圳出差的路上,王蓁得知自己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特別開心。這幾天,她正在參加各類會議和座談,與相關專家交流固態鋰電池産業化的最新研究進展。

  作為新疆有色金屬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蓁長期從事一線科學研究工作,以鋰分離提取及新能源材料為研究方向,採用獨創的幹燥方式解決了産品水分含量過高及物料分解等難題,實現了鋰電池電解質新材料——無水碘化鋰的規模化生産,填補了我國該産品的生産空白。

  2022年,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鋰工作室,支援王蓁和她的課題組繼續開展鋰同位素、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新材料、鋰浸出渣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現在,他們的無水碘化鋰産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遠銷至日本、印度等國家。她説:“要和團隊一起努力,推動新疆優勢資源變成優質發展動能。”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勞動開創幸福未來。如今,在天山南北各行業各領域,勞模輩出,群星璀璨,他們中有專家、研究員、工程師,也有公路養護員、列車員……這些來自不同戰線的勞動者,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生動詮釋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