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疆特色博物館 聽大地的光陰故事-新華網
2024 01/19 19:52:08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走進新疆特色博物館 聽大地的光陰故事

字體:
  連線主持人: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夏 青

  隨着鄉村振興的推進,我區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鄉村博物館、文化館等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些展館把腳下這片熱土的農耕文化、美好生活的變遷,如畫卷般鋪展在大家面前。讓我們連線各地,一起感受濃濃的鄉情。

  小麥博物館:一“麥”相承閱“千年”

  連線人:奇&縣融媒體中心 白雲峰

  木犁、播種耬、麥穗、麥種……走進位於奇&縣半截溝鎮腰站子村的小麥博物館,你會發現自己仿佛置身於時光隧道,每件展陳物件都蘊含着關於麥子的故事,每個場景都有一段鄉愁。

  “這是二牛抬杆的犁頭,這是割麥子的鐮刀……”1月13日,來自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六師奇&農場23連的安軍,一邊參觀腰站子村的小麥博物館,一邊興致勃勃地給妻子介紹着,“這是我小時候用過的農具,現在都是機械化耕種,這些老物件見不到了。”

  腰站子村小麥博物館有兩層,展陳面積520平方米,一樓是産品展銷區,二樓介紹小麥的起源與發展過程、小麥的形態特徵、小麥種植發展歷史和屯田歷史等。展覽採用生態、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影視聲光電等手段,全面展示小麥的歷史文化、小麥的演變與傳播,以及腰站子村在小麥種植方面的建設成果等。

游客在奇&縣半截溝鎮腰站子村小麥博物館參觀。奇&縣融媒體中心 白雲峰 攝

奇&縣半截溝鎮腰站子村小麥博物館一瞥。奇&縣融媒體中心 白雲峰攝

  “有了這個小麥博物館,能讓後人記住祖輩的艱辛,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腰站子村村民王金堂説。

  小麥萬年傳,耕耘天地間。在博物館裏的多媒體意向麥田,通過場景互動,讓游客體驗到小麥從播種到收穫的生産全過程。

  “小麥博物館的初步建成,對奇&的小麥文化及資料進行了挖掘整理保護,擦亮了鮮明的‘一麥相承’主題鄉村文化名片,傳承了古城奇&厚重的農耕文明。”腰站子村小麥博物館負責人韓樂説。

  今年81歲的村民李宗義,曾是生産隊的勞動模範,農活樣樣精通。如今,他被邀請到小麥博物館當起了農事解説員。農耕文明傳承下來的播種智慧,經過老人的講解,變成了帶有畫面感的農耕圖,讓人不由憶起一犁、一鍬種小麥的情景。

  “多年來,農業專家在腰站子村累計培育了小麥品種20多個,小麥平均畝産提高到現在的近600公斤,冬麥新品種更是創下了畝産832.83公斤的高産紀錄。”腰站子村村委會主任高龍自豪地説。

  “從土地中傳承,在土地上創新”,在小麥博物館二樓&階處,懸挂着這句反映“腰站子精神”的標語。近年來,腰站子村不斷發展壯大特色小麥産業,全力推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描繪出一幅全民共建共享的美麗鄉村畫卷,成為昌吉回族自治州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的生動縮影。

  奇&縣半截溝鎮腰站子村黨總支書記唐培科説:“腰站子村文化底蘊深厚。如今,以高産優質小麥聞名,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全國優質小麥之鄉’。小麥博物館的建立,充分展示了古城奇&過去的生活、風俗和農耕文化,再現了走向鄉村振興之路的艱辛歷程。”

  中草藥博物館:破解花草的“密碼”

  連線人:阿勒泰地區融媒體中心 楊瑋璇

  1月11日,筆者來到阿勒泰市阿爾泰山中草藥博物館,500余幅精美藥用植物原生態圖片、400余份蠟制植物標本、300余份實物標本、120余瓶浸制植物標本,直觀地向觀眾展示了植株的外觀、生長環境及花、果、葉、根莖、種子、藥用部分的特寫,用豐富的展示形式讓博物館有溫度,讓植物“活”起來。

  

 游客在阿勒泰市阿爾泰山中草藥博物館參觀。阿勒泰地區融媒體中心 楊瑋璇攝

 阿勒泰市阿爾泰山中草藥博物館展出的中草藥標本。阿勒泰地區融媒體中心 楊瑋璇 攝

  阿勒泰獨特的地緣優勢、複雜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多樣化的氣候特徵和土壤特性,尤其適宜部分中藥材對高海拔、長日照、溫差大、喜冷涼、耐乾旱等氣候環境及獨特土壤的生長需求,並且水源豐富、空氣純凈、土地集中、醫藥歷史文化悠久,為阿勒泰地區大力發展中草藥産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一座集中草藥標本、中草藥製作、中草藥衍生産品開發的綜合性博物館,如今,阿爾泰山中草藥博物館已成為展示中醫藥文化和傳統民族醫藥文化的場館。阿勒泰地區中醫醫院(哈薩克醫醫院)原黨組書記、副院長王仁在博物館籌備初期,做了大量的工作,足跡幾乎遍佈阿勒泰地區的山山水水,採集了千余份中草藥標本,拍攝了2萬多張草本植物、動物類、昆蟲類、礦石類圖片。幾十年持續跟蹤,王仁摸清了阿勒泰地區近千種中藥材的來龍去脈。

  談及阿爾泰山中草藥博物館的建館原因,該館名譽館長王仁打開了話匣子:“阿爾泰山是天賜的中草藥寶庫,生長着2300多種植被,是我國重要的生物物種基因庫。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多年的努力,把阿勒泰地區的稟賦資源、良好環境展示出來,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普及中草藥知識,讓大家能更好地認識阿勒泰。”

  2019年9月28日,阿爾泰山中草藥博物館正式開館,每年免費接待數以萬計的全國各地游客。近年來,阿勒泰地區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大力發展中草藥産業,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使中草藥成為發展的“名片”。

  “‘阿爾泰瑞香’是本地區特有的植物,自古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尤其是少數民族同胞會用‘阿爾泰瑞香’治療感冒、關節疼痛等疾病,用量很小就可以有非常好的藥效。”王仁説,“阿勒泰的寶貝太多了,中草藥可謂遍地都是,如果能開發出來,既能造福患者,又能助農增收,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紅棗館:看一顆紅棗的“裂變”

  連線人:若羌縣融媒體中心 張 達

  “一顆紅棗是怎樣‘裂變’成為農民致富的‘搖錢樹’?今天,就帶大家來若羌縣吾塔木鄉的紅棗館一探究竟!”

  “這個場館建於2022年6月,面積約300平方米,主要發揮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是展示若羌紅棗文化;二是結合我村電商優勢,培養孵化電商人才,進一步拓寬紅棗銷售渠道。”

  1月13日,吾塔木鄉社會事務辦副主任王鵬帶着前來參觀的游客,走進紅棗館開啟沉浸式體驗。

當地網紅在紅棗館裏做直播。王鵬 攝

  走進吾塔木鄉紅棗館,仿佛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紅棗,這個平凡的小果實,在這裡卻展現出了它深厚的文化內涵。從紅棗培育品種、種植過程、深加工産品、銷售環節等,每一處細節都飽含了若羌人民對紅棗的辛勤付出和深厚感情。

  走到紅棗種植狀元、種植能手、示範帶頭人的展板前,可以了解到紅棗種植示範帶頭人宋禮的故事。他2001年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帶頭把自家的地全部種上了紅棗,先富後幫鄉親們共同致富,成了縣裏有名的致富能手、勞動模範。

  游客趙連斌説:“若羌紅棗是若羌人民戰天鬥地和辛勤勞作的結晶,它背後的人和事,令大家肅然起敬。”

  如今,“若羌紅棗”以其獨特的優良品質先後獲得百餘項榮譽,通過國家“地理産品證明商標”“地理標誌産品保護”以及“新疆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認證,若羌成功入選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

  吾塔木鄉紅棗館除了展示紅棗的歷史文化,更為推動當地旅游業發展,帶動經濟繁榮起到了助力作用。吾塔木鄉紅棗館建成以來,該鄉旅游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游客來到這裡感受紅棗文化的魅力,體驗這裡的獨特風情。吾塔木鄉黨委副書記張紅燦説:“我們通過農文工旅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糾錯】 【責任編輯:董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