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水磨河邊的麥西來甫-新華網
2023 08/29 17:30:38
來源:新華網

新疆:水磨河邊的麥西來甫

字體:

  市民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會展緯二路附近的水磨河景觀帶內跳舞(8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29日電(記者胡虎虎)夜晚,烏魯木齊城區華燈初上,天空呈藍調。在會展緯二路旁的水磨河景觀帶,一塊約100平方米的公共區域,四十多位市民正隨著音樂起舞,輕快旋轉,或緩緩舞動。

  周圍綠植茂盛,圍觀的人群擠滿多條長椅。有人跟著舞曲哼唱或歡呼,有人用非洲長鼓伴奏,還有人在稍遠的角落,“悄悄”模倣舞步,生澀扭動著身姿。

  24歲的艾爾肯·艾力跳起舞來活力四射。一個精彩的下腰動作,他的身體幾乎貼近地面,贏得陣陣喝彩;忽然再來一個跟頭,引來散步鍛煉的人駐足圍觀。當伴奏切換為明快的熱瓦普樂曲時,艾力立即轉換成新疆舞模式。

  歡快的新疆舞蹈麥西來甫,能讓萍水相逢的人忘情共舞。55歲的劉蘭香與艾力同舞後,彎腰互致謝意。幾個月前,兩人在這裏跳廣場舞時認識,不時相約切磋舞藝。

  “我們是‘舞友’,艾力時尚、有激情,還能教一些舞蹈動作。”喜歡跳舞和運動的劉蘭香對這位小夥子讚不絕口。

  “與酒吧相比,我更喜歡在這裏跳。年齡不同,但都是喜歡跳舞的人。”艾力在水磨河景觀帶跳舞已有兩三年。“累的時候,就會來這裏放松放松。”

  作為河邊廣場舞的發起人之一,黨文秀見證了很多通過舞蹈相識的美好故事。“我們小區舞蹈群有119人,大家都是跳在一起、玩在一起。”她笑著説,“有時候人多起來,這地方都不夠跳。”

  市民黨文秀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會展緯二路附近的水磨河景觀帶內跳舞(8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每年4月,冰雪消融後,黨文秀和大夥兒就會默契地拎著音箱,每天下午8點左右來到河邊,舞動起來。烏魯木齊夏季白晝時間長,河邊舞會往往持續到10點半前後。

  在大家合資購買的音箱裏,有網絡上的流行伴奏、維吾爾族舞曲、蒙古族歌曲等不同風格的音樂。黨文秀説,我們也跳交誼舞、迪斯可,但跳最多的還是麥西來甫。

  “一個人可以跳,兩個人也行,一群人更好。歡快、熱情奔放。”這是常在這一區域跳舞的人關于麥西來甫的共識。

  麥西來甫也是52歲的庫爾班·尼亞孜的拿手好戲。從新疆國際大巴扎景區、烏魯木齊南湖公園,到水磨河,都有他的身影。不過,當優美抒情的交誼舞曲響起時,庫爾班就會溜到角落。“我害怕踩到對方的腳。”他突然害羞起來,“但好在也有熟悉的漢族舞伴能教我。”

  水磨河景觀帶串起附近多個小區,河邊舞會成了社交中心之一。事實上,在水磨河景觀改造工程以前,黨文秀和同伴們跳舞的場所並不固定,一直在尋找“環境好、不擾民”的舞蹈場所。

  市民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會展緯二路附近的水磨河景觀帶內跳舞(8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與大部分在這裏跳舞的人一樣,庫爾班也是在濱河片區長大。除有關舞蹈的交流,人們在這裏談論較多的話題就是水磨河及周邊環境的發展變化。如今,水清岸綠、休憩功能齊全的水磨河景觀帶,再也難覓兒時記憶中垃圾遍地、亂石密布的影子。

  水磨河是一條四季常流河。自2012年起,當地累計投資數億元,分期對兩岸景觀進行改造提升。按規劃,這塊河邊舞會場地所在區域,以遊憩賞景、生態文化、體育休閒為主要功能,現已成為周邊居民下班後的首選休閒地。

  臨近10點半,人流漸少,景觀帶重回寧靜。4歲的艾迪娜·蘇力旦跟在家長身後,沿著水磨河,邊跑邊模倣大人們的舞步……

【糾錯】 【責任編輯:茹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