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世界一流水準越來越近——環塔拉力賽助推中國賽車産業發展-新華網
2023 06/04 09:59:54
來源:新華網

離世界一流水準越來越近——環塔拉力賽助推中國賽車産業發展

字體: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3日電(記者馬鍇 孫哲)2023中國環塔(國際)拉力賽1日收官。從由越野愛好者自發組織的民間賽事,到有“東方達喀爾”之稱的亞洲一流越野拉力賽事,環塔拉力賽今年已滿19歲。

  回望過去19年的環塔拉力賽場,無論是頂級專業賽車,還是優質賽車廠商,都在經歷“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不斷升級。如今的環塔拉力賽既是各路車手、各支車隊的競技場、練兵場,也是眾多國內汽摩生産、賽車服務廠商的試驗場、展示臺。

  5月28日,車手駕駛賽車疾馳在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的沙漠中

  “這次來環塔的主要目的就是檢驗我們T1+賽車。”遷安九江汽摩運動俱樂部負責人鄧小剛表示,環塔拉力賽賽道難度高、距離長,且覆蓋多種地形,“能夠檢驗賽車的綜合性能,讓車手積累更多駕駛經驗,從而在以後的達喀爾拉力賽上有更好表現”。

  所謂“T1+賽車”,是國際汽車聯合會新增的T1+組別使用的賽車。本屆環塔拉力賽T1+組共9輛賽車參賽,其中4輛來自遷安九江汽摩運動俱樂部。其中,由林德偉/高真偉(領航員)駕駛的120號賽車位列該組別第三,總成績榜前十位。

  5月29日,遷安市九江汽摩運動俱樂部車手區志斌、領航員桂海波駕駛賽車疾馳在克裏雅河畔

  “選擇自主生産,多少有點爭口氣的意味。”鄧小剛説,該俱樂部曾多次參加環塔拉力賽,也曾使用過購自外國的頂級賽車,“但整體費用高、配套服務總不如意”。2013年起,該俱樂部組建工程師團隊、採購研發和生産設備,“希望造一臺性能好、性價比高的賽車,讓中國制造在國際賽車領域有一席之地。”

  目前,該俱樂部已獲得國際汽聯認證的賽車生産資質。“發動機還需從國外購買,安全座椅和油箱也必須向國際汽聯認證的廠家購買。”鄧小剛説,除此之外,包括變速箱、前後橋、車架、剎車係統在內的其他配件均為自主生産,“賽車電腦使用的各項數據也是我們結合工程實驗和賽事檢驗總結的”。

  環塔“三冠王”韓魏同樣經歷過“用過外國賽車,再選擇自己生産”的經歷,但他選擇了另一種方式。2016年,韓魏駕駛法國SMG公司的兩驅賽車蟬聯環塔冠軍後,正式收購了該公司的賽車智慧財産權,形成“海外研發+國內生産組裝”的模式,為國內客戶提供賽車産品。

  5月19日,在新疆阿克蘇市環塔營地,韓魏汽車團隊技師在調試車輛

  “客觀來説,中國賽車産業起步較晚,距離世界頂級水準還有一定距離。”韓魏説,用這樣的方式,“能在較短時間引入國際賽車領域的先進技術,促進國內賽車生産工藝的提升,同時能降低賽車整體造價,讓更多人有能力投身賽車運動。”

  “除了賽車本身外,賽車行業培訓和後勤等服務也是賽車産業的組成部分,同樣重要。”韓魏説。今年的達喀爾拉力賽上,韓魏排在汽車組總成績榜第8位,刷新中國車手在該項賽事的最好成績。如此成績不僅令他的賽車産品受到歡迎,與其配套的車手駕駛培訓、賽事車輛保養等服務也受到更多客戶的歡迎。

  5月22日,浙江力馳車隊車手韓魏、領航員馬利駕駛賽車疾馳在柯坪縣峽谷中

  除汽車賽車外,環塔拉力賽場上也能看到國産摩托車的崛起。本屆環塔拉力賽共有37輛摩托車參賽,創下歷史新高。排在總成績榜前10位的摩托車手中,有4人騎的都是國産品牌——凱越摩托車。國際知名摩托車品牌KTM則佔有5個席位。

  “三年前,我們還沒想到能和摩托車領域的巨頭碰撞,但在最近兩年,我認為是可以去向KTM發起挑戰的。”西藏凱越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雪説,自己從開摩托車修理店到創建摩托車品牌,“就是為了做一臺高品質、高性能的國産摩托車”。

  5月26日,重慶凱越越野車隊車手張雪騎行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

  本屆環塔拉力賽,張雪所在的重慶凱越越野車隊共有6名車手參賽,既有達喀爾級別的法國騎手內爾斯·泰裏克,也有年輕的國內騎手方響量、蘇尼爾。此前,該車隊已參加過包括2023年達喀爾在內的多項國際賽事。張雪説:“經過賽事檢驗,對産品性能是有信心的,這次環塔的重點就是車手積累經驗、提升技術,為日後的達喀爾賽場做準備。”

  中國賽車何時能登上世界頂級賽事之巔?目前還難以預測,但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在環塔拉力賽的助推下,中國賽車産業距離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的目標正越來越近。

  圖片: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