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我們的親戚,自家人。”10月10日,指着手機相冊中穿着軍裝的青年,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中灣街北社區居民買買提·阿布拉江驕傲地向來家裏做客的同事説,“前幾天中秋節,他們回家來了。”
2016年,新疆軍區某部官兵來到中灣街北社區開展結對認親活動,之後時不時就來社區開展義務勞動、巡診,逢年過節走訪慰問社區居民,還為社區修建了一座小廣場。
這個周末,軍醫陳疆龍帶着醫藥箱,來到結對親戚阿依木·買買提老人家。一進門,就聽到老人説:“從早上就一直等着你來呢!”
“阿依木阿姨關節不太好,一有空我就過來看看她。”陳疆龍説,9年前,阿依木老人和該部副主任孫立新結為親戚。看到老人患有關節炎,孫立新定期上門看望,為她送藥、按摩。去年,孫立新退役離隊前,特意帶陳疆龍來到阿依木老人家,讓陳疆龍和老人結為親戚,並叮囑他經常來家裏看望老人。
在這支部隊,官兵結對的親戚越來越多。起初,官兵主要同老人、家庭困難群眾結對。最近幾年,結對範圍逐漸擴大,官兵定期來社區義診、慰問,居民邀請官兵到家中過節,往來更加密切。
“啥事都想著我們,休假了就來看我。”阿依木老人笑着説,“聽到他們敲門的聲音,就像聽到幸福來敲門。”
買買提永遠記得,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在醫院的走廊裏,兒子含糊不清地喊出了爸爸。“沒有解放軍,就沒有我兒子的新生。”提起兒子的治療經歷,買買提激動不已。
2022年,買買提的兒子被診斷為先天性聽力障礙,高昂的治療費用讓他一籌莫展。沒過幾天,與他結對的某部助理工程師單寶玉上門走訪,買買提向他訴説了孩子的病情。
“你放心,我們想辦法解決。”單寶玉急匆匆趕回單位,向領導匯報情況,協調駐地兒童醫院為孩子治療,並多方籌措資金,購買了助聽器。經過治療,買買提兒子的語言能力基本恢復,能夠與人正常交流。
“今年準備上學了。”買買提逢人就説,“孩子能有今天,多虧了我的‘兵親戚’。”看到買買提一家歡樂的場景,單寶玉發自內心地高興:“他們的笑臉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認可。”
“社區居民想有個唱歌、跳舞的地方,在‘兵親戚’的幫助下,我們有了這片廣場。”站在軍民同心園廣場前,中灣街北社區居委會主任郭泳成説,廣場的建設,源於某部開展的一次愛民志願服務活動。
2021年1月,一場大雪突如其來,該部派出官兵組成清雪小隊,來到社區幫助清理積雪。“那天氣溫很低,大家的臉凍得通紅,我們給他們送熱茶,他們也顧不上喝。”儘管已經過去幾年了,但那天的場景,一直刻在郭泳成的腦海裏。
清雪時,一塊空地引起了官兵的注意:“社區裏有這麼大一片空地,怎麼沒有利用起來呢?”經過討論,該部決定為社區建一個活動廣場。
説幹就幹,平整地面、建設圍欄、補充器材,小廣場很快建成了,能夠基本滿足社區居民日常活動需求。
看著官兵們建成的小廣場,社區居民都説:“這是團結最好的見證。”大家爭前恐後為其起名,最終選了一個溫暖的名字——軍民同心園。幾年來,軍民同心園設施不斷完備,有了塑膠地面、籃球架。
清晨,各族群眾伴隨着歡快的音樂跳起廣場舞,傍晚,放學的孩子在這裡嬉鬧玩耍,從早到晚都充滿歡聲笑語。軍民合力在這個多民族社區裏共同譜寫着一曲曲幸福的樂章。(楊舒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