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下的“降溫”使者——烏魯木齊民警巧解糾紛慰民心-新華網
2025 08/11 17:10:36
來源:法治日報

高溫下的“降溫”使者——烏魯木齊民警巧解糾紛慰民心

字體:

  雖已立秋,暑熱未消。

  剛剛過去的7月,連續多日的高溫天氣,人的情緒也容易“升溫”,一點小事就可能引發衝突。

  新疆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的民警們,在烈日下奔波,用專業與共情化解一個個矛盾,給燥熱的天氣增添了幾分清涼。

  樓道的“異味”糾紛:民警用“三理”化解

  7月27日午後,烏市南湖北路街道派出所民警肖林軍接到羅女士的電話。他匆匆趕往羅女士家,剛上到三樓,就聞到一股刺鼻的餿味。

  羅女士指着過道地面上黃褐色的污漬:“您看這黏糊糊,太陽一曬味兒更衝,我們開門都得憋着氣!”她和愛人來烏務工租房,對門夏女士總把生活垃圾堆在樓道,起初念著鄰里情分,順手幫忙扔過兩次,可對方並沒有改。

  肖林軍了解到夏女士上夜班,白天休息,他特意傍晚上門,這時樓道裏的溫度也降了點。

  他沒提垃圾的事,先聊家常。

  夏女士説自己總想著晚上上班時順路扔垃圾,之前見垃圾沒了,還以為是保潔幫忙收的。

  肖林軍説:“大熱天,垃圾放一上午就餿了,不僅味兒大,還招蟲。”

  先説“法理”——公共區域不能亂堆雜物的規定;

  再講“道理”——高溫下衞生問題可能引發的健康隱患;

  最後道“情理”——羅女士曾默默幫忙扔垃圾的善意。

  夏女士當即起身要去清理:“是我考慮不週,這就去給羅姐道歉!”

  當夏女士敲開羅女士家門時,樓道裏的垃圾已經清乾淨了,連樓道都好像清涼了幾分。

  污水漫溢引衝突:疏通的不只是管道

  老舊小區的管道老化問題,常常成為鄰里矛盾的導火索。

  7月12日,南緯路街道派出所南一路警務室就迎來了一對吵得面紅耳赤的鄰居——五樓的蘇女士和六樓的住戶。

  蘇女士家因為下水道堵塞返水,她認定是樓上的問題。

  社區民警熱孜婉古麗·吐爾遜隨蘇女士趕到她家,只見衞生間地板上還有未清理乾淨的水漬和污物。

  初步判斷,堵塞很可能與六樓住戶沖洗食物殘渣進入下水道有關。

  要徹底解決問題,需更換銹蝕的主管道,費用要大家分攤,這又引發了新的爭執。

  “我也是受害者,憑什麼還要分攤錢?”

  “管道老化是事實,但堵塞源頭是你家,費用就該你家多出!”兩家各執一詞。

  民警隨即將兩家人請到了社區警務室,社區工作人員、物業人員、居民代表也被請來協商。

  “咱們今天是為了解決問題來的。管道老化需要整體更換才能解決問題,費用分攤是目前最好辦法,花小錢解決大麻煩,也算提高生活質量嗎!”

  “大家都不容易,咱們商量都能接受的方案,徹底解決後患,多好啊!”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調解,居民達成一致:共同承擔維修費用。

  六樓住戶也表態:“洗菜洗碗一定注意,剩菜決不倒下水道!”

  貨車“堵心”三小時:民警巧解糾紛

  7月6日下午五點,地表溫度直逼40℃,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白鳥湖街道派出所轄區的某物流園園區的水泥地面被曬得滾燙。

  貨車司機王師傅從河北拉貨到這裡,中午兩點就到了,可等到五點還沒卸上貨,負責接貨的小李也滿頭大汗。

  “我下一趟活兒在昌吉,再耽誤就要違約了!”

  小李也委屈:“都在排隊,總不能把別人的貨扔下先卸你的吧?”

  巡邏至此的社區民警李旭平先把兩人拉到園區值班室陰涼處。

  先聽王師傅説——跑貨運的就靠時間掙錢,高溫天裏車停着也是成本;

  再聽小李講——園區裝卸工忙不過來,他也急。

  等兩人都吐完了槽,民警才説:“按規矩,超時卸貨該補償的補償;但現在確實快輪到王師傅了,互相體諒下,趕緊卸完貨大家都省心。”

  李旭平請小李先想辦法調配工人給王師傅卸貨,緩解王師傅的情緒,又協調雙方按合同約定核算超時費用。

  下午六點多,王師傅的車卸完貨。他對民警揮了揮手:“謝謝警官,這就能趕上下一趟了!”

  民警還提醒小李,以後可以在門口貼個卸貨時間表,讓司機心裏有底,避免再起衝突。

  在烏魯木齊的街頭巷尾,處處能看到民警們忙碌的身影,他們額頭上的汗擦了又冒,警服濕了又幹,用耐心和智慧,給焦灼的矛盾降溫。

  他們解決的可不單單是一件事,更是為群眾守住了生活的舒心。(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王海平 車超)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