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疆電外送”看新動能如何“綠”惠中國-新華網
2025 08/02 22:32:59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從“疆電外送”看新動能如何“綠”惠中國

字體:

  7月27日,若羌縣天氣炎熱。

  為促進項目早建成、早受益。當天,地處若羌縣戈壁深處,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三峽集團)投資建設的“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正有序施工。600余名工人分早晚班施工,避開中午高溫天氣。

  17時許,由自治區黨委網信辦主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委宣傳部、黨委網信辦承辦的“高質量發展看新疆”網絡主題活動團隊走進“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工地,工人們正陸續上工,建設混凝土攪拌站、臨時生活及辦公樓等。約4平方公里的戈壁灘上,挖掘機、渣土車、起重機等各類機械作業繁忙,機聲轟鳴。

  “展板上右邊建築是儲煤場,可存儲65萬噸煤炭,滿足煤電機組近20天的燃煤量,儲煤場旁邊是兩座煙囪,高218米,緊挨煙囪的是6&燃煤發電機組的廠房,再往左邊,靠近主廠房的是三座高達225米的冷卻塔……”正當中國三峽集團若羌6x66萬千瓦煤電項目負責人倪舒雲介紹煤電工程內容時,突然現場颳起大風,沙塵滾滾而來。

  “戈壁灘上的風沙吹得眼睛都睜不開,中國基建太偉大了!中國勞動人民太偉大了!”參加“高質量發展看新疆”網絡主題活動的嗶哩嗶哩知識區up主沈容膝發微博感嘆道。

  “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是中國三峽集團在南疆投資建設的首個千萬千瓦級“沙戈荒”風光火儲外送基地項目,已於2024年9月28日舉行開工儀式。項目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目前正開展前期建設準備工作,預計到8月份,配套火電主體施工全面展開。相比其他能源大基地建設項目,“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不僅工程技術難度大,而且施工環境也非常艱苦,這裡揚塵天氣多,有效施工時間短。

  然而,或許有人會問,在環境如此艱苦的地方,建設“疆電外送”電源項目,究竟是為了什麼?“項目充分利用新疆煤炭和風光資源,將發出來的電輸送至川渝地區,對推動新疆、四川、重慶共同融入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有着重要意義。”中國三峽集團若羌新能源項目負責人王亮解釋。

  據悉,“疆電外送”第四通道建設工程總投資約1000億元,其中電源項目總投資約718億元,規劃總裝機近1900萬千瓦,包括風電400萬千瓦、光伏850萬千瓦,配套火電裝機396萬千瓦,配置儲能約500萬千瓦時。項目建成投産後,將向川渝地區輸送綠電佔比超60%,晚高峰可提供500萬千瓦可靠電力支撐。

  眾所周知,新疆有着豐富的煤炭和風光資源,如果不將這些資源轉化成電能輸送出去,單靠新疆自身是很難消納完的。建設“疆電外送”通道,既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舉措,也是促進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的重要途徑。

  立足新時代“三基地一通道”建設,新疆依託富集的煤炭和豐富的風光資源,構建起超特高壓“能源絲路”。截至目前,已建成投運三條“疆電外送”直流通道,包括2014年投運的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2019年投運的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2025年6月投運的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其中,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十年累計送豫電量超3600億千瓦時,相當於河南人每用10小時電中,就有1小時來自新疆;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電距離最遠、輸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被譽為“電力珠峰”,這裡一天輸送電量相當於輸送標準煤7萬噸;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每年可輸送360億千瓦時電量至重慶,其中超過180億千瓦時來自風力和光伏發電,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萬噸。

  截至目前,“疆電外送”範圍已覆蓋我國安徽、河南、江蘇、浙江等22個省區市,有力服務全國電力保供大局,推動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於江艷)

mmexport1753697011888

  7月27日,“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正加快建設。若羌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mmexport1753689492909

  7月27日,“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正加快建設。若羌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IMG_20250727_165826

  7月27日,“高質量發展看新疆”網絡主題活動團隊走進“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工地。於江艷 攝

IMG_20250727_171925

 “疆電外送”第四通道電源項目工地

【糾錯】 【責任編輯:顧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