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雲南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達西村掛牌,這是雲南民族大學第一個在省外設立的教育實踐基地,標誌着雲南民族大學與新疆尉犁縣合作開啟了共同譜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篇章。
雲南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達西村正式掛牌
當天,雲南民族大學“同心共繪石榴紅”——2025年度暑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師生實踐團還拜訪了達西村發展的領路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自治區勞動模範、興平鎮達西村原黨委書記沙吾爾·芒力克。沙吾爾深情回顧了帶領村民將“鹽鹼灘”變為“南疆第一村”的奮鬥歷程,闡釋了“口袋裏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村訓真諦。學生們紛紛&&,將以老書記為榜樣,當好新時代民族團結的踐行者、促進者、守護者,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青春力量。
雲南民族大學實踐團拜訪達西村發展的領路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自治區勞動模範、興平鎮達西村原黨委書記沙吾爾·芒力克
雲南民族大學暑期實踐團還為達西村的孩子們上了一趟別開生面的文化交流互動課,師生們帶領孩子識別56個民族卡通畫裝飾扇面、挑選各種雲南幹花草自己做香囊、教孩子學唱雲南歌曲、學跳雲南民族舞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受達西村孩子們的喜愛。
雲南民族大學實踐團傣族學生西臘在輔導達西村的孩子們識別56個民族的小卡通畫
達西村的孩子們自己學做香囊
雲南民族大學暑期實踐團中的阿麗努爾·阿力木,是從尉犁縣達西村飛出的金鳳凰。如今是雲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專業的研究生,同時她也被雲南民族大學錄用為學生處少數民族輔導員。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雲南民族大學還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阿麗努爾工作室”,將其打造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示範,以更好地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勢,教育各族青年學生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尉犁縣各中小學校還有6位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的青年教師,從祖國的大西南扎根到了大西北。如今,他們成為邊疆教育戰線上的一支新生力量。其中,藝術學院舞蹈係2015屆畢業生鄭會傑現在是尉犁縣一中專任教師,經過他6年的精心培養,帶出的舞蹈特長生100%考入了孩子們自己夢想的大學。
鄭會傑老師扎根新疆尉犁指導學生練功
7月14至19日,雲南民族大學“同心共繪石榴紅”——2025年度暑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師生實踐團還前往新疆大學、烏魯木齊“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固原巷社區,以及喀什大學等地參訪,並對部分就讀於雲南民族大學的新疆籍學生進行了家訪。(毛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