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嶺隧道産業鏈暨創新聯合體建設技術交流會在庫爾勒市舉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陜西科協、國鐵集團以及産業鏈會員單位、協作單位同仁及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話山嶺隧道産業鏈創新發展之路,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創新驅動,築牢産業鏈技術根基
作為中交山嶺隧道産業鏈“鏈長”單位,中交二公局自2022年履職以來,以“建鏈、補鏈、強鏈、延鏈”為指引,聯合18家成員單位構建起覆蓋“設計-施工-裝備-材料-科研-運維”的全鏈條協同網絡。在烏尉天山勝利隧道的TBM智能掘進全工序機械化配套等8個國內外示範項目中,一系列技術成果成功落地,彰顯了産業鏈協同破解“卡脖子”難題的核心作用。
“技術創新不是單打獨鬥,而是生態共建。”中交二公局相關負責人&&,2023年4月牽頭成立的“中交山嶺隧道産業鏈聯盟”與“創新聯合體”,通過發布《聯盟章程》、建立季度簡報制度,形成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協同機制。2022年-2024年,依託創新聯合體,中交二公局斬獲19項科技進步獎,覆蓋從基礎理論研究到工程實踐應用的全鏈條創新成果。
數字化轉型成為産業鏈升級的重要引擎。通過積極構建“數字隧道”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工程中,通過智能化施工技術管控&&實現圍岩智能分級、自動監控量測等功能,相關成果入選“工信部2024年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協同聚力,激活全鏈條發展動能
“穩定的産業鏈是産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中交集團一方面積極推動內部設計諮詢單位和施工單位加強協同,在項目承接中聯合投標,在實施過程中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與供應商、分包商建立穩定合作聯盟,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發展格局。
“我們正聚焦TBM核心零部件國産化、高原隧道無人化設備等前沿領域,持續突破核心技術瓶頸。”主辦單位&&,未來將動態更新産業鏈圖譜與“四個清單”,整合全鏈條數據,實現需求對接、産能共享的智能化管理,同時在青藏高原隧道群推廣新能源裝備,海外推進隧道智能光爆等技術應用,打造“中國隧”國家名片。
戰略引領,開拓産業發展新空間
在國家“交通強國”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的背景下,山嶺隧道産業鏈建設迎來廣闊發展機遇。目前,中交集團已在馬來西亞、塞爾維亞、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建多個山嶺隧道項目,通過參與國際項目帶動技術輸出與産業延伸。
面對高原地質災害預警、深部岩體力學分析等挑戰,中交集團&&將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建立完善“揭榜挂帥”制度,推動産業鏈內部成果共享與推廣;同時建設産業互聯網&&,打破企業間數據壁壘,通過數據分析為産業鏈企業提供精準的技術服務與市場需求預測。
此次技術交流會的召開,為産業鏈各方搭建了凝聚智慧、協同創新的&&。與會嘉賓紛紛&&,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攜手推動山嶺隧道建設向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邁進,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各方力量。(張佳文、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