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是山東省精神衞生中心心理醫學專家徐德峰在疏勒縣人民醫院工作的第10天。
6月20日,包括徐德峰在內的25名來自山東省不同醫療機構中醫科、康復科、婦科等17個專業的專家抵達喀什,分組進駐喀什地區中醫醫院、疏勒縣人民醫院等7家醫療機構,開展為期1年的技術帶教工作。
“我們根據受援地各醫療衞生機構需求‘量身定制’專家團隊。”山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揮部黨委副書記、幹部人才組組長王福剛説。
2024年開始,山東援疆根據受援地醫療衞生資源情況、重點學科發展需求等實際情況,為受援醫院量身定制了“點餐式”組團幫扶項目,即採取多專業短期組團模式,每年為受援地選派30多名緊缺的衞生健康專業人才,通過短期幫扶6個月以上,提升受援地醫療衞生服務水平。
“過去複雜手術要轉院,現在80%的泌尿外科疾病能在本地做手術。”英吉沙縣人民醫院外科主任烏熱依木·托合遜提到精準對接、靶向幫扶給醫院帶來的變化時説。
第十一批援疆幹部人才入疆以來,山東援疆還通過實施“青藍工程”“繁星計劃”“優青工程”等,選派了220余名醫療技術骨幹支援新疆。
脾胃病在南疆地區是常見病,2023年,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梁峻尉來到喀什地區中醫醫院開展援疆工作後,着力打造脾胃科專病門診,每天接診近百名患者,精湛的醫術使科室成了當地的明星科室。“援疆時間有限,努力培養當地醫療人才,讓科室人員掌握新技術、充實醫院整體實力才是我援疆的真正意義所在。”梁峻尉説。
山東醫療援疆通過“師徒結對+跟崗培訓+短期帶教”三維機制,組織援疆醫生與當地醫生結對,已在喀什建立500余對師徒關係,通過“傳幫帶”提升了當地1500余名醫務人員的專業能力。每年選派近百名基層醫務人員赴山東進修,累計邀請省級專家420餘人次開展巡診義診,培訓醫務人員8000餘人次。
“我們要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山東醫療援疆領隊王廷説,在喀什基層醫療機構中,經山東專家帶教開展的新技術達577項,“針對受援地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學科建設薄弱問題,我們紮實推進‘以院包科’,集中優勢資源幫扶基層醫院打造重點科室,提升臨床服務能力。”
在疏勒縣塔孜洪鄉中心衞生院,村民阿依古麗·木沙江通過“智醫助理”系統完成血壓監測後,屏幕上彈出的診療建議讓她連連稱奇。這是山東援疆投入4000余萬元實施衞生強基工程的成果之一——在47家鄉鎮衞生院和704家村衞生室部署智能輔助診斷系統,讓基層醫生診療準確率提升30%。
不僅如此,山東援疆還在受援四縣建設8個鄉村振興示範型衞生院、18個標準化衞生室,打造國醫堂、急救中心等專科門診,並在鄉鎮衞生院建成智慧化預防接種門診,實現疫苗管理全流程追溯。
為讓更多群眾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山東援疆醫療隊積極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成立縣級醫院客服調度中心、縣級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搭建縣域遠程會診中心、縣域基層衞生人員技能培訓中心,成立援疆志願服務隊,組織專家定期下基層開展常態化義診服務等,真正實現惠民“零距離”、服務“有溫度”。(記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通訊員 王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