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疆富民-新華網
2025 07/15 12:18:46
來源:新疆日報

興疆富民

字體:

  7月的清晨,從巍巍崑崙山腳下到綠洲環繞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從金山銀水的阿爾泰山到野馬奔騰的準噶爾盆地,都披上了霞光。

  天山兒女不會忘記,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為新疆擘畫藍圖、指引航向,對推進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作出戰略部署,為新疆奮進新征程提供根本遵循。

  新疆各族幹部群眾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創新,在社會持續穩定中邁上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今日之新疆,安定和諧、繁榮發展、開放自信,天山南北活力迸發。

  特色産業聚鏈成勢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要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增強吸納就業能力。”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疆的殷切囑託。

  牢記囑託,自治區黨委深刻認識新疆的地位作用,把握優勢條件,帶領全疆上下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錨定新疆在國家全局中的“五大戰略定位”,持續謀劃拓展産業集群布局,優化調整産業集群結構,石油、天然氣、煤炭、糧食、棉花、果蔬等體現新疆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構建,集群效應凸顯,為新疆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引擎”“強支撐”。

  6月10日上午,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産送電。這條“電力高速”,將新疆的電送到2260公里外的重慶,讓西北優質的風、光、火電點亮西南的萬家燈火,用時僅7毫秒。這是新疆新能源産業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

  能源資源是新疆最顯著的優勢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託。從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到加快能源外送通道建設,新疆着眼國家發展大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着力推動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喀什市依託“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區位優勢和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的政策優勢,全力打造棉花從種植、紡紗、織布、印染到服裝設計、品牌營銷的全産業鏈集群。

  5月7日,100萬錠棉紡全産業鏈項目落戶喀什。該項目由新疆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35億元,將打造涵蓋紡紗、織布、印染、服裝的全産業鏈集群。項目達産後,每年可轉化優質棉花約15萬噸,強化新疆棉紡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為新疆棉花和紡織服裝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緣,麥蓋提縣的鹽鹼灘上,一汪汪湛藍的蝦塘在陽光下泛着波光,大棚裏的澳洲淡水龍蝦正揮舞着螯足。2022年,山東日照援疆團隊的“東蝦西移”計劃,讓這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的乾旱區,成為了澳洲龍蝦的“樂土”。

  今年4月,喀什鼎沅聚特種水産養殖開發有限公司投放了從安徽運來的50萬尾澳洲淡水龍蝦蝦苗,目前成活率在90%以上。“這裡建了龍蝦養殖基地後,蝦塘周邊的梭梭成活率提高了三成。”麥蓋提縣水利局局長李強介紹,今年,麥蓋提縣水産養殖面積擴大到了430畝,除澳洲淡水龍蝦外,還引進了5萬尾鱸魚苗和首批牛蛙苗,形成“一主多輔”的多元化養殖格局。

  從麥蓋提縣的“沙漠養蝦”到環塔裏木新能源基地,從獨山子石化百萬噸乙烯項目到霍爾果斯跨境電商蓬勃發展,新疆正把資源稟賦轉化為發展優勢,讓每一寸土地都煥發出勃勃生機。

  文旅融合織就錦繡

  眼下,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上萬畝薰衣草進入盛花期。紫色的花海映襯着藍天白雲,勾勒出一幅浪漫的田園畫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2009年,村裏開始推廣種植薰衣草,如今已建成1.2萬畝連片種植基地,畝均收益3000元。2024年,四宮村集體收入達291萬元,人均純收入2.3萬元。”四宮村農村發展中心主任尼尕然·阿不都乃比説。

  霍城縣發揮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優勢,大力培育旅游經濟支柱,“芳香産業”鏈條不斷延伸。在蘆草溝鎮元寶山村的漫心忘憂谷景區,分佈在河谷之間的萬畝薰衣草田,吸引了不少游客。“我們根據不同的薰衣草景觀,打造了忘憂秘境、愛情谷、天海雲境、星空草原、彩虹谷等特色景點,以及薰衣草觀光、特色民宿、親子研學等多樣業態。”漫心忘憂谷景區負責人李曉廣介紹,景區日接待游客1萬人次左右。自去年6月中旬開園以來,營業收入已超3000萬元。今年,景區增加了旅拍、特色餐飲等,預計全年營業收入6000萬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富民産業。以薰衣草種植為基礎,走出一條多元産業融合發展之路,是霍城縣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打造富民産業的縮影。

  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託帕米爾高原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打造了冰川、雪山、紅色文化等多條特色旅游線路,讓游客既能領略帕米爾高原壯美風光,又能體驗塔吉克族獨特的民俗文化。2024年,塔什庫爾幹旅游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文旅産業對縣域經濟貢獻率持續攀升。

  位於伊犁河谷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有200多年水稻種植歷史,如今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7萬畝。圍繞稻米産業做優品種培育的同時,察布查爾構建起“農牧漁文旅”融合發展格局,從探索稻田畫觀光起步,到如今形成育種、種植、加工、文旅圈産業鏈,實現從“賣稻穀”到“賣品牌”再到“賣體驗”的轉變。

  坐落在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的1200米巷道——龜茲小巷,已發展成集龜茲文化、特色餐飲、民族服飾、歌舞表演、非遺展陳、人文景觀等於一體的文旅發展綜合體。2025年上半年接待國內游客538.69萬人次,同比增長40.96%;實現旅游收入28.61億元,增幅達55.03%,成為展示民族團結和文旅融合的生動案例。

  在龜茲小巷內開旅拍店的茹克亞木·托乎提説,小巷居民打心眼裏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更好地在這裡生活、做生意,“小巷道越來越規範、整潔,白天晚上都漂亮,拍旅拍照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民生為本石榴花開

  “我參加崗前培訓後,從普通員工晉陞為生産尾部組長,每月工資又漲了不少。”今年年初,阿依努爾·阿卜杜海比爾在當地舉辦的招聘活動上,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同550多名和田本地工人一起,成為新疆紗纖億産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的一員。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視察時來到吐魯番市高昌區亞爾鎮新城片區新城西門村黨群服務中心,了解中心為人民群眾服務情況。“我給總書記介紹了中心受理矛盾糾紛、信訪接待、創業就業指導、政策法規諮詢等為群眾提供的服務項目。”當日值班員克力比努爾·牙生回憶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認識發展和穩定、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人心的緊密&&,推動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新疆把造福人民作為最根本的職責,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置頂”民生關切,77%以上的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今年還要抓好推進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氣環境整治、開展勞動者就業關愛幫扶行動、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科技文體惠民行動等十件民生實事,讓發展更有溫度。

  今年2月,吉木乃縣啟動全民健康體檢工作以來,已完成體檢16088人,完成率達57.5%,預計10月初全面完成27982人的體檢任務;2024年底,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將天然氣管網建設納入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統籌規劃管網布局,投資985萬餘元推進天然氣管網老化更新改造項目,目前已安裝5900余戶;今年,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聚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為185名視力、聽力、肢體、智力殘疾及孤獨症兒童,編織“康復訓練+手術救助+輔助器具適配”守護網,截至6月,183名有需求的孩子已順利轉接到定點康復機構,完成率達98%……一項項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實事,為各族兒女托起穩穩的幸福。

  民生改善夯實了幸福根基,更澆灌出民族團結的絢麗之花。

  7月10日,2025津和兩地“最美家庭”一家親交流活動在天津市啟動,來自天津和田兩地的34戶“最美家庭”,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難忘的一天。當天,來自和田的家庭為天津家人送上紅棗、核桃、艾德萊斯綢圍巾;來自天津家庭的玩偶、剪紙、書法作品等禮物讓和田的家庭激動不已。

  “最美家庭”交流活動是天津市婦聯與和田地區婦聯多年來精心打造的特色品牌活動,是津和兩地深化“石榴花·巾幗援疆行動”的重要舉措。“津和兩地雖相隔千里,但友誼熾熱,多年來,兩地家庭越結越多、越走越親,希望今後持續加強津和兩地家庭交流,深化兩地家庭間的感情,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不敗。”天津市婦聯家庭與兒童工作部部長張桂欣説。(拍熱扎提·阿不都)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