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19日,一場跨越數千公里的文化交流之旅在湖南激昂展開。喀什市“石榴籽”青少年交流活動團踏入湘黔大地,在歷史文脈的傳承與現代教育的體驗中,不斷深化民族團結情誼,牢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8日清晨,橘子洲在薄霧的籠罩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喀什市青少年們整齊列隊,踏上這片承載着深厚歷史與紅色記憶的土地。他們滿懷敬仰地漫步於橘子洲,蔥鬱的樹木與波光粼粼的湘江相映成趣,沿途的歷史遺跡和文化景觀,讓他們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了往昔歲月的厚重脈搏。當行至青年毛澤東藝術雕塑前,青少年們瞬間被這座宏偉雕塑所展現出的青年毛澤東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形象深深吸引。他們圍聚在雕塑旁,全神貫注地聆聽着革命先輩們那段波瀾壯闊的奮鬥故事。從毛澤東青年時期在湖南求學、探索救國救民道路,到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艱辛歷程,每一個細節都緊緊揪住了青少年們的心。“獨立寒秋,湘江北去……” 不知是誰率先起了個頭,緊接着,朗朗的誦讀聲在橘子洲頭響起,那激昂的語調、飽滿的情感,將湖湘文化敢為人先的精神與青少年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完美交融,久久回蕩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在那一刻,紅色基因如同點點火種,悄然在青少年們的心田裏種下,等待着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當日午後,長沙市珺琟高級中學校園裏洋溢着熱烈氛圍,葉、鄧校長親自迎接並帶隊喀什市 “石榴籽” 青少年交流活動團的到來和參觀。簡短而莊嚴的升旗儀式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湘疆兩地師生莊嚴肅立,齊聲高唱國歌,愛國情懷在歌聲中升騰。隨後,“同升一面旗、同上一堂課” 活動正式開啟。
長沙市珺琟高級中學高二年級教師張曉以生動詼諧的語言和豐富多樣的互動設計,為兩地學生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課程。課堂上,張老師時而拋出趣味問題引發思考,時而展示圖文並茂的課件激發興趣;新疆學子與湖南學生同桌而坐,或熱烈討論、或舉手搶答,不同地域的思維在碰撞中交融,歡聲笑語不時從教室傳出。短短一堂課,不僅讓知識在互動中傳遞,更讓兩地學生跨越距離,結下深厚情誼。
緊接着,精彩紛呈的文藝展演閃亮登場。舞&上,舞蹈演員們翩翩起舞,他們靈動的身姿或如新疆廣袤草原上奔騰的駿馬,或似湖南山水間靈動的精靈,用優美的舞姿展現着各自家鄉的獨特魅力;歌手們一展歌喉,那悠揚的歌聲或高亢嘹亮,唱出了新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或婉轉細膩,訴説着湖湘兒女的柔情與堅韌;樂器演奏者們也毫不遜色,彈奏出的美妙旋律,讓台下的觀眾沉浸其中,如癡如醉。節目一個接一個,高潮迭起,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尤其是在互贈承載着湘疆特色禮物的環節,兩地青少年們臉上洋溢着純真的笑容,他們熱情地擁抱、親切地交談,這份真摯的情誼,成為了民族團結最生動、最美好的寫照。
19日,交流活動繼續深入感受湖湘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湖南省博物館內,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學的艾麥提同學瞪大了眼睛,滿是驚嘆地看著展櫃中的素紗襌衣、裏耶秦簡等珍貴文物。這些歷經歲月洗禮的文物,靜靜地訴説着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他仿佛穿越時空,見證了古代中國的輝煌與燦爛。他不禁感嘆道:“以前只是在書本上了解到這些文物,今天親眼看到,才真正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太震撼了!”
漫步在岳麓書院,古色古香的建築、典雅的園林,處處散發着濃厚的文化氣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楹聯高懸於門楣之上,仿佛在向人們訴説着湖湘大地人才輩出的輝煌歷史。而“經世致用”的湖湘學派精神,更是深深觸動了喀什市第十中學的艾孜買提同學。他若有所思地説:“沒想到我們新疆的書院文化與湖湘文化有這麼多相通之處,都注重對知識的實際運用,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如此豐富多彩,卻又緊密相連。”
在湖南大學,“生涯環游・湖大校園參訪”“團隊校園採訪 —— 專業調研”等特色課程以及學霸分享課,為喀什市青少年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他們認真聆聽着學長學姐們的學習經驗分享,積極參與到各種課程活動中,與湖大的師生們互動交流。通過這些活動,他們不僅拓寬了自己的視野,了解到了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未來發展方向,還從湖大學子們身上汲取到了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力量,為自己樹立遠大理想提供了堅實的榜樣支撐。
在這兩天的活動中,喀什市青少年就已經在歷史場景與現代課堂的轉換中,實現了從文化認知到情感認同的深層昇華。喀什市交流活動帶隊負責人&&:“當新疆的石榴花與湖南的岳麓楓同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便有了最鮮活的注腳。” 此次交流不僅搭建了地域文化對話的&&,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的團結種子,為後續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