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巴州科協系統以“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為主題聯合各級氣象部門,開展了一系列主題科普活動。活動覆蓋校園、社區、鄉村等多場景,惠及數千名師生和居民,形成了“專家引領、實踐賦能、館校聯動、全域覆蓋”的科普新格局,為提升公眾氣象科學素養和防災減災能力注入了強勁動力。
專家引領,科普講座點燃科學夢想。巴州科協充分發揮專家資源優勢,邀請氣象領域高級工程師走進校園和社區,開展主題科普講座。3月20日,巴州氣象學會高級工程師周雪英為庫爾勒市第二十一中學1000余名學生帶來了一場生動的氣象科普講座。她以“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為主題,結合生動的案例和直觀的數據,講解了氣象預警的重要性和科學應對極端天氣的方法,激發了學生們探索氣象科學的濃厚興趣。同日,庫爾勒市科協在康都街道舉辦社區科普講座,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進一步擴大了氣象科普的覆蓋面,讓科學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實踐賦能,研學活動解鎖氣象奧秘。為增強科普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感,巴州科協系統將氣象知識與實踐體驗深度融合,組織學生走進氣象局、科普館等地,開展沉浸式研學活動。活動期間,庫爾勒市實驗中學50余名師生走進巴州氣象局,通過實地觀摩氣象觀測設備、參與科普大篷車互動體驗等方式,深入了解氣象觀測和預警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碩縣科協組織第六小學60余名學生走進蘇哈特鄉科普館,開展“童心探氣象 科普向未來”研學活動。學生們通過動手製作龍卷風模擬器、參與氣象知識問答等環節,在實踐中感受氣象科學的魅力,激發了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
館校聯動,長效合作賦能科學教育。巴州科協系統注重整合資源,推動科普場館與學校建立長效合作機制。近日,庫爾勒科技館與州市氣象局聯合走進實驗中學,開展“3·23世界氣象日”主題科普活動,並簽署館校共建協議,構建長效合作機制。活動中,科普講座、豎蛋游戲、龍卷風模擬器製作等環節精彩紛呈,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為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注入新活力。這一創新模式不僅豐富了校園科普形式,也為後續常態化開展科普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域覆蓋,特色活動點亮縣市科普。巴州各縣市科協積極響應,結合本地實際開展特色活動,形成了“一縣一品”的科普新局面。焉耆縣科協邀請州氣象局高級工程師花卉走進縣一小,開展“百名院士 千名專家 萬名科技工作者上講&”系列科普宣傳活動,通過互動問答、氣象實驗等形式,讓學生們在輕鬆氛圍中掌握氣象知識;和靜縣科協組織學生走進田園社區,為居民送上氣象科普盛宴,將科學知識送到群眾家門口;博湖縣科協聯合縣團委在哈爾恩根村科普館開展“雪蓮花”科普志願者活動,為鄉村學生打開氣象科學的大門;輪&縣、尉犁縣、且末縣、若羌縣等地也通過講座、研學、志願服務等形式,向學生和群眾普及氣象知識,營造了濃厚的科普氛圍。
聚焦防災減災,築牢安全防線。活動中,各地科協和氣象部門還重點圍繞氣象災害預警、人工增雨、防範雷電災害等內容開展宣傳,幫助公眾掌握科學應對極端天氣的方法,提升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若羌縣科協在農貿市場開展主題科普活動,面向群眾普及氣象災害預警知識,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等方式,讓防災減災知識深入人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