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3.02億人次,同比增長14%,游客總花費3595.42億元,同比增長21%,各項指標創歷史新高,旅游熱度排名全國第二。”2月8日,2025年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上,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副廳長徐銳軍通報了2024年新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成績單。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副廳長徐銳軍在會上發言。曹格攝
剛剛過去的一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將文旅産業納入自治區“十大産業集群”序列,&&一系列政策文件,高位推動,夯實新疆文化和旅游事業的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從事文旅及相關産業的經營主體超過51萬戶,文旅産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民生産業、幸福産業。
2024年,全區政府性投資文旅基礎設施項目104個,總投資80.19億元。新疆文化和旅游産業投融資服務&&簽約落地項目166個,總投資約772億元。新建新疆非遺館、 新疆考古標本庫房、西域都護府博物館、新疆城市記憶博物館、新疆當代音樂陳列館等一批重點場館。聯合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S級等級以上滑雪場銀行貸款貼息辦法》,2024-2026年每年爭取6000萬元對滑雪場貸款進行貼息補助,支持冰雪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
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度假區。資料圖
與此同時,藝術創作演出精彩紛呈。創排話劇《我的布力開》、音樂會《音樂鋪就的絲綢之路》《天山南北》、歌舞劇《幸福的金火車》、秦腔現代戲《紅山塔下》、吟誦劇《岑參·千樹萬樹梨花開》等一批精品劇目,復排雜技劇《你好,阿凡提》,雜技劇《天山雪》、網絡文藝《我的阿勒泰》榮獲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推出30余場精品展覽。舉辦新疆文化藝術節、中國新疆絲綢之路音樂季等品牌活動,集中呈現優秀作品,打造藝術盛宴。
過去的一年, 全區上下聯動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4.62萬餘場次,累計服務群眾超過4500萬人次,新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滿意度躍居全國第五。各族群眾“樂”在一起、“融”在一起,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取得重要進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已調查不可移動文物9000余處,排名全國前列。開展考古調查、勘探、發掘項目135項,實施“考古中國”等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15 項。高昌、龜茲片區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取得顯著成效,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獲“繆斯設計獎”。全區各級博物館紀念館舉辦展覽活動2500余場次,惠及1200余萬人次,“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文旅融合提質加速。自駕游、冰雪游、特種游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現有滑雪場101個、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5個,數量均位列全國第一。獨庫公路、 盤龍古道、S101、G219、阿禾公路、博斯騰湖環湖公路等成為備受追捧的“網紅公路”。跨境游、鄉村游、研學游、紅色游、民俗文化游和旅游演藝等業態産品不斷豐富。天山托木爾景區成功創建5A級景區,3家景區通過5A級景區資源評審,2條線路入選全國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線路、8條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旅游吸引力、産業競爭力不斷增強。“乘着歌聲去旅行”“跟着演藝去旅行”“追着熱劇去旅行”“跟着賽事去旅行”“品着美食去旅行”成為“打卡新疆”新時尚。
徐銳軍&&,2025年,新疆文旅部門將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繁榮文藝創作演出、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加強文物保護研究與活化利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打造文旅産業集群、深化文旅融合、精準傳播講好新疆故事、做好綜合性保障工作、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等方面安排重點工作,今年力爭接待游客3.2億人次,譜寫新時代新疆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賈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