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全疆首個桑蠶繭絲綢全産業鏈項目在烏蘇市正式投産。項目的投産,標誌着新疆成功實現從種桑、養蠶、繅絲到織綢的全鏈條生産,填補了新疆在工業化養蠶和絲綢智能製造領域的空白。
在新疆絲錦絲綢紡織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忙着操作各類設備。蠶繭在這裡經過精細加工,逐漸蛻變成光滑細膩的絲綢面料。
該公司生産負責人楊杭傑介紹,目前,公司擁有12&高速劍桿織機,每台每天能生産150米至180米絲綢。
烏蘇,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過去,這裡有着種桑養蠶的歷史。2023年,烏蘇市搶抓國家“東桑西移”戰略機遇,根據自治區“九大産業集群”建設布局,引進杭州印繡絲綢有限公司,簽約金額達100億元。
據介紹,小蠶在烏蘇食用桑葉後,其脫絲周期相較於南方會延長大約32天,使得蠶繭個頭大、繭層厚。一級絲的長度1200米以上,遠超南方繭的700米。
“在烏蘇,僅需240公斤的蠶繭就能生産出100公斤的蠶絲,而在南方則需要310公斤至330公斤的蠶繭才能達到同樣産量。這一優勢顯著降低了繅絲的總成本,為絲綢生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楊杭傑説。
新疆冬季寒冷,蛋白桑無法生長,新疆絲錦絲綢紡織有限公司探索出工廠智能化養蠶新模式,採用無菌、密封、智能化、機械化的養蠶模式,並通過創新飼料配方,實現全年無間斷養蠶,為繅絲部門提供穩定原料供給。
得益於北溫帶乾旱區大陸性氣候和充足的光照,烏蘇市成為桑樹生長的理想之地。2023年,烏蘇市成功試種並全面推廣蛋白桑種植,已免費發放30余萬棵桑苗,種植面積擴大至3萬餘畝。這不僅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增收的新途徑,也為絲綢産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烏蘇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婁德志説,未來,烏蘇市將致力於發展桑樹種植、桑蠶品種選育、工廠化養蠶、自動繅絲等全産業鏈,計劃種植桑樹面積3萬至10萬畝,並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逐漸在烏蘇形成一批桑蠶繭絲綢特色知名品牌。
“烏蘇市的目標是成為新疆乃至西部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桑蠶繭絲綢生産基地和貿易集散中心,為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婁德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