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龍:奔走田間地頭助力鄉村振興-新華網
2024 08/07 18:34:50
來源:第十師北屯市融媒體中心

穆龍:奔走田間地頭助力鄉村振興

字體:

  車輛疾馳而過,車窗外一片片麥田映入眼簾。

  在十師農業科技聯合中心附近的一片麥田,40畝面積種了135種小麥,這都是師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牧草室主任穆龍辛勤培育的。從聯合中心到試驗田這近一公里的路,穆龍每天來來回回不知道要走多少趟。從最初的田間管理到如今的選種育種,方式雖然變了,但他的目標卻始終如初。“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無私地奉獻給師市團場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中,默默奉獻着一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穆龍在實驗室篩選小麥種子。

  1979年9月出生的穆龍畢業於河南科技學院,2003年大學畢業後,他響應國家號召參加西部計劃來到了十師一八一團農業技術推廣站,開啟了志願服務工作,從那時踏入“農門”到現在已有21個年頭了。

  2003年初來乍到,穆龍就擔任起了新科學、新技術的試驗推廣任務,為了確保試驗的精確性,從播種到田間管理、觀察、記載,從收穫考種到試驗報告的編寫,每個環節穆龍都一絲不茍、兢兢業業,每天風裏來雨裏去,奔波在田間地頭。就這樣,穆龍的科技服務技能和水平在學習和工作中逐步成熟,由於他敬業愛崗和吃苦能幹,很快就能獨立完成兵團及師市的各類試驗項目,為團場農業新品種和新科技的試驗、示範與推廣應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穆龍在田間地頭對作物長勢進行測量。

  激情在燃燒,責任在沉澱,無論哪個崗位,穆龍都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會幹的他就努力幹到最好,不會的就邊學邊幹。由於工作出色,2013年,穆龍通過考試選拔來到師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他結合全師農牧業發展需求,認真完成好各項科研項目,2013年——2015年完成精準灌溉項目,為師市滴灌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2015年——2017年完成南瓜皮瓤壓青貯試驗項目,助力於十師農牧業的聯合發展。

  驥伏千里在田間,無私奉獻在基層。為提高服務技能,在幹好工作的基礎上,穆龍主動深入連隊和種植戶家中推廣農業科學技術,了解農業生産上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讓更多職工群眾掌握先進實用的農業新技術,穆龍在宣傳和培訓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每年在農業生産的關鍵時期,他總會出現在田間地頭認真做好科技特派工作,並進連入戶大力宣傳推廣農業新技術。同時還為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提供無償技術諮詢和疑難問題解答,給他們發放管理技術要點宣傳冊,提高種植戶農作物生産管理水平。

  每年穆龍在各連隊開展授課培訓班60余期,培訓人員近8000人次,同時他還主動公開群眾服務熱線,電話熱線服務600余次,微信服務130余次,極大地方便了職工群眾,有效擴大了服務面。多年來,穆龍的足跡踏遍了師市的每一片農田、每一個連隊。

  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作為一名長年扎根基層的農業科技工作者,穆龍也有了新的研究課題和努力方向。近年來,在黑龍江省援疆幹部的帶動下,穆龍開展了小麥育種工作,引進原始材料230份,配製雜交組合157個,最終選育出適應本地氣候條件,抗旱、抗倒伏、綜合抗性好、高産優質小麥新品係“屯麥1號”,目前,該品係已完成了多點試驗,並參加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小麥區域試驗,為小麥新品種的申報奠定了基礎。

  “真正想造福一方百姓,就要把自己融進泥土,滋養這一片土地。”穆龍20多年來身體力行滋養着師市的土地,今後,他將在農業科技道路上繼續砥礪前行。“我要為十師經濟的發展盡一份力、為綠色植保盡一份心、為職工群眾盡一份情,用自己的才華與智慧奏響鄉村振興的凱歌。”穆龍説,對他而言人生價值就是要在扎根基層、鄉村振興中實現。

  記者手記:奔走田間地頭,追夢鄉村振興。實驗室裏,穆龍潛心研究,跟各種化學試劑打交道;試驗田裏,他在與種子打交道的同時,還需及時應對異常氣候的影響。烈日當頭、蚊蟲肆虐……這些構成了他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日常。在助力鄉村振興的路上他步履不停,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揮灑着青春和汗水,助力職工增産增收。(李夢娜)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